高中语文的重要性,被严重低估了,现在补救还来得及。
从教二十年,带了很多届学生,大多数带的是重点班,在职业印记上,班主任烙印最深,而语文教师的身份感则弱了很多。
但作为语文老师,我的成绩一直在年级保持遥遥领先,虽然我坚持的底线是:不能让语文成绩在高考中拖后腿。
不过语文这门课在高中的存在感,的确无法和数学、英语相比,也没有类似物理化学带来的痛感,语文的处境很尴尬。
这里先要说明,那些语文成绩特别高的学生和家长(比如稳定在120+),可以忽略这篇文章了,其他读者,我建议认真读完。
作为母语,语文是高考第一科,满分150分,扮演着“开门红”角色,语文考好了,就赢在了开局。
在我看来,无论是应试,还是将来的工作生活,学好语文都非常重要。语文是母语,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有句话是:语文的外延,正好和生活相同。
高中语文的重要性,我认为有以下3个。
1、语文成绩是高考成绩的压舱石
很多学生对语文成绩无感,是因为总是不高也不低,而且大家差距也不大,所以语文嘛,学学就好 没必要重视。
但是,随着新高考的推进,语文学科开始变天,难度增加,学生成绩出现大幅波动,两次成绩差距在20分左右也不鲜见。
尤其对于一些理科生来说,语文成绩的波动成了一大心事,如果不重视,对高考影响势必很大。
你对语文无感,是因为觉得成绩不温不火,一旦它波动起来,总分名次跟着上蹿下跳,那时内心就不淡定了。
请记住,语文是总成绩的压舱石,语文的稳定发挥,是高考成功的基础。至少要考进平均分的区间,一旦低于平均分,语文的劣势就急剧放大,对总分排名非常不利。
2、语文科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对于学好其他课程非常重要
这是被大多数学生忽视的,非常不应该。
新高考对学生全学科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高要求。高考命题趋向于更高的情景化,题干的表述更加复杂,文字量非常大,这在物理化学生物三科上,特别明显。
理化生的综合题,普遍都题干特别长,信息量特别大。个别学生甚至读到后面,已经忘记前面题干内容!
这时候,完全是考验学生基本阅读能力的时候了。那些文字理解能力强的学生,能够更快速地筛选到关键信息,形成思路,解答题目。
生物和化学不仅命题严重情景化,作答也文字量很大。比如大量实验设计题、现象描述题,部分学生知道怎么做,但就是表达不出来,或者表达效果很差,严重影响得分。
特别提示:阅读能力和学习力关系密切,通过阅读培养起来的能力,在所有科目中都有着重要作用。
3、语文能力是人生技能,要陪伴一生
有些对语文不感冒的学生,高考语文结束那一刻都大喊一声:终于要和它说拜拜了。
的确,现在开设大学语文的高校极少,高考结束意味着,语文这门课程就要消失了。但是我们生活中、工作中就不需要语文吗?恰恰相反,使用语文的机会无处不在。
无论将来做什么工作,都需要写报告、写总结,甚至写论文,都要用上语文。一句“全凭我当年语文学得好, 这些都简单”令人很多人羡慕不已。
信息时代,阅读更显可贵,所谓唯有读书安人心。如果能坚持阅读,无疑能极大提升生命质量,阅读让生活更加美好!
高中学习,贵在方法,方法不对,努力白费。为了帮到更多高一学生,我把自己多年经验做法,编写成专栏课程《成为高中学霸的12大心法》。
专栏成为高中学霸的12大心法
作者:方老师有方法28币
103人已购查看
作为全网独一份的高中学法课程,专栏从三大维度、12个方面,讲透高中学习本质与规律,实用性很强,避坑、不走弯路,对每个学生、家长都会有很大的指导,大家不妨点击链接了解、订阅。
温馨提示:订阅了专栏课程《成为高中学霸的12大心法》的家长,可以联系我,索取课程电子版,方便孩子打印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