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里的中国年】

记者 方莉

Image

绵延四千余载的春节,始终是华夏儿女最温暖的情感纽带。当腊月的风吹过屋檐下的红灯笼,当灶台上的蒸笼冒出氤氲热气,属于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便在这人间烟火中苏醒。

翻开泛黄的课本纸页,老舍笔下腊八蒜的翡翠色泽仿佛仍在眼前跃动。那些封存在醋坛里的蒜瓣,像极了被时光浸泡的乡愁,在岁末年初的餐桌上绽放出最朴实的年味。孩子们踮脚数着墙上的挂历,大人们忙着掸去窗棂的旧尘,连空气里都飘着熬煮腊八粥的甜香。

Image

小年的鞭炮声是春节的序曲。灶王爷画像前的麦芽糖,粘住了多少童年的馋嘴;新裁的红纸上墨迹未干,横竖撇捺都写着对来年的期盼。市集里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中,穿新衣的孩童举着糖葫芦奔跑,身后洒落一地金箔般的阳光。

守岁的夜晚总显得格外悠长。面团在案板上翻滚,铜钱在馅料里藏好,全家人的笑声撞得窗花簌簌作响。当零点的钟声漫过山野,爆竹声惊醒了沉睡的桃符,门楣上的春联在晨光中泛起金边,新酿的屠苏酒正等着开启第一缕春风。

Image

元宵的灯市里藏着整个春天的秘密。走马灯转出二十四番花信,谜面下压着未说完的悄悄话。咬开糯白的汤圆,黑芝麻馅儿缓缓流淌,就像融化在青石巷口的月光。那些提着冰灯追逐的夜晚,父亲粗糙的手掌温度,至今仍在记忆里微微发烫。

在湘江畔的试验田里,稻种正孕育着绿色的希望。科学家弯腰的身影,与田间地头拜年的作揖重叠成同一个剪影。无论身处何方,中国人总在春节的坐标里寻找着生命的刻度——是团圆饭上升腾的热气,是行李箱中沉甸甸的土产,更是血脉里代代相传的坚韧与温情。

Image

当最后一场庙会的彩灯熄灭,春天的故事才刚刚开始。那些写在红纸上的祝福,那些包进饺子里的心愿,终将在耕耘的汗水中抽枝展叶。这就是中国人的春节,永远鲜活在柴米油盐里,永远滚烫在世代相传的掌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