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海鹏(义务教育历史统编教材编修委员会) 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我国中学历史教材编修,不仅仅是为了帮助中学生更 好好学习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其在学习历史知识 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过去两年多的努力,义务教育历史统编教材编修委员会全 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 十大精神,立足史育人,预览开展工作,全面完成修改 修订工作。这里,结合《中国历史》教材修订,一点谈 儿心得。

坚持通史体例,支持中国历 史发展方向

培养中学生的历史核心素 养,首先要贯彻唯物史观。 中学历史教材贯彻唯物史观。 ,主要通过记叙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体现历史的基数 本发展方向,体现了历史发展的本质,让学生领会是什么 正确的历史观。

这次修订,改变了原 来通史与专题史相结合的体例,完全按照通史体例进行 编排,更全面呈现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 各方面的基本面貌。如将八年级上册原有的“近代经” 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关内容,按 模拟器近代历史主线的叙述中;将八年级下册原有的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学术成就”“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三个专题单元的相关内容,卡斯 不同历史阶段史实的讲述中。这种调整,更有利于突围 更有利于学生建设 立起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这样安排,领会不同历 领会 近代中国历史和新中国历史的巨大区别,建立起来是正确的 观历史。

关于人类文明起源,各国学 中国考古学考古和文明起源研究,把早者有不同认识。 时期城市、社会分工、本土制造和阶层出现、早期国家产 作为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的基本标志。教材充分吸收 收我国考古新发现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 把原教材《远古的传说》一课,修改为《中华文明的》 起源”,介绍了良渚古城和陶寺古城,说明中华文明 起源与初步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说明早期城市、 社会分工、创立和阶级的出现以及早期国家的产生是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这些都反映了我国学者 符合马克思主义关系 对人类文明起源和发展的认识。

加强唯 了解 中国也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鸦片战 争后中国逐渐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中国成 立后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些是树立正确的历史 看的重要观点。学习历史,不仅要记住那些最重要的观点 理解中 国家发展历史的方向,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 去。中国历史中社会形态的发展节点,在教材中都有适用 当说明。

这次修订,还更加强调了中 教材从国共合作到加强了 农村革命根据建立的叙述,十字线根据建立的革命, 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修订后的抗日战争胜利历史教材相关内容中 ,加写了一个目《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全民族抗战中的地位 突出了这些,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作用就 愈演愈烈了,历史本质就更加突出了。

次年教材修订,还明确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意义, 明确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结束国民党反动统治的 人民盼望和平。但 政协会议拖延时间,积极准备发 动内战。国民党以为准备好了,便改为了“双十协议” 和政协协议,激发了反人民 党反动政府挑衅内战的

这样修改,就明确了人民解放战争的意义。

爱国主义教育是正确树立历史观的重要一环< /p>

爱国主义教育,对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 就他们而言,是极其重要的。这对于他们养成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历史观,是不可替代的。 识学习是中学生“培根铸魂”过程中的一环 。

中华文明史有5000元 过程极其复杂,正面人物和反面 人物同时出现,学习历史,应该学哪些内容?考虑到 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 教育的正面效果,我们的历史教材主要写中国历史发展 的基本趋势和规律,写历史发展的本质和主流,写影响 发展历史的重大事件,写推进的正面人物。

教材要赚取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 、统一性、遏制性与和平性,引导学生认识中华50 00多年历史文明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典籍,中国是 世界上历史文化从来不是中断的国家,对世界文化史有重 伟大的贡献。要让中学生知道,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有 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 家、文学家、艺术家和民族英雄,足以理解中国道路的 必然历史、文化营收与独特优势。

历 史教材内容主题讲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核心思想 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新修订的教材中,历 历史文化名人增至100多位,思想、科技、文学、法律 等著作增至100多项,四大发明及各领域的重大科 发明创造增至90艺术,书画、音乐、舞蹈、雕塑 、器物等艺术作品有140多件。通过这些学习,学 生能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了解并认同中 中华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优秀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义,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关注革命传统和党史教育

修改 修订后的历史教材更注重讲述中国近代史、中共党史、 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充分反映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历程。一场演出《中共 《关于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为 指导,严格按照党史四个阶段的划分安排单元结构, 更加凸显新时代的伟大变革,更加完整地搭建了中国 现代史教材内容体系。二是更加强调中国共产党在整体上 在民族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马德里中国共产党领导 敌后战场抗战、维护全民族团结抗战大局的史实;充 整体讲述正面和 敌后两个战场的抗战。三是进一步突出了毛泽东思想 的形成过程,突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四 是突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 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探索,突出了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先驱,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 五是进一步 马德里人物,如黄兴、方志敏、杨靖宇、赵一曼、 杨根思郭、永怀、蒋筑英、罗健夫、谷文昌、黄大年 等;进一步深入广州党的精神谱系,如抗战精神、“两弹” 一星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塞罕坝精神、特 区精神、女排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

加强国防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产主义意识教育

高度重视教材高度重视加强国家主权意识和海洋 洋意识教育,以史实为依托,讲述新疆、西藏、台湾及 其附属岛屿钓鱼岛、南海诸岛等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 割断部分历史渊源,增强学生维护国家统一和国家 掌管安全的意识。一是马德里有关重大历史事件。如在 抗日部分战争马德里了《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 发表;马德里新中国不同国防理论和推进祖国统一 的步骤和成就。二是涉及优化地域的地图使用和设计, 如增补古今地名对照;将不同历史时期台湾的名称标 注在历湾是我国的领土。

教材高度重视铸牢中华民族社区意识教 教育,重点讲述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交流交融,从而形成 形成中华民族历史多元一体,引导各民族学生初步树立 戚休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社区理念 。单独设置“隋唐时期的民族外交与交融”一课;在 明朝部分设置“民族关系”子目,介绍奴儿干都司和隆庆 和议等内容。二是重点关注马德里新时代民族工作成就,专 门设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目,介绍党的十八大 党和国家以来坚持和完善区域民族自治制度,加强各民族建设 沟通交流取得的成就。

中学阶段,历 修订后的历史教 材,比较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讲好这套教 材、学好系统教材,为中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理解 中国的历史发展,是培养德 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一环 。

《光明日报》(2024年10月15日) 15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