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在地生活研究#​#南通头条#​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 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左右两个部分组成:前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 后一部分起“后衬”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 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 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东南有一座古老的石桥,名叫“立发桥”。前面,海安、如皋,于是 南通的历史主要是从“青墩文化”第二说起,而排在位的重要数字 “立发桥”了。海安、如皋地区,有关“立发桥”歇后语也很 择要几则介绍如下:

立发桥上现吹喇叭— ——众人皆知

宋代在通扬河与运盐河交汇处的运盐 河河口处建南北向石桥,名“立发桥”。此桥侧看为八字形, 高10多米,长近30米。立发桥边是个小村舍(集镇)。如果 那小集镇上每个人都听到了。意 也就是说,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立发桥向北—— 界墩

过去漫长的一段时间,立发桥地段属如皋县 东京,北伐前,立发桥集镇为如皋县十七区(当时如皋县设十个区) 八个区)区公所驻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如皋县专业为 十五个区,立发桥集镇为如皋县十四区区公所驻地。立发桥向 西北不远处有一个村庄界墩,这个“界墩”处就是如皋县与泰县( 泰州)的分界界址。界墩西边就是泰县第八区海安镇了。“立发 人们就知道是分界的地方了。今海安城东镇豚界 墩村。

立发桥的保正——史正(谐音:“死症” )

清光绪年间,立发桥地段的保正(实行保甲) 制度前,乡村治理的头头叫“保正”,即后来的保长。《水浒》 中的晁盖即担保正一职)叫史正。由此在海安、如皋一带传 为民间歇后语,无法​​挽救了。

立发桥的细狗儿上海安——吃胖了,跑瘦了

此 歇后语也说成:立发桥的细狗儿上海安偷杲昃吃——吃壮了,跑 瘦了。立发桥向西北到海安镇9华里火车站,来去18华里。意 为得不偿失,划不来。

来源:南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