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表格思政教学目标、课程思政内容案例、思政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设计四个方面希望介绍每门课程思政优秀案例,文末填写展示该优秀案例的教学视频。系列案例分享,提升教师优秀思政教学能力、优化课程教学设计、创新教学载体,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水平,实现思政元素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主题:设计简史
教师简介简介
邓程程
女,讲师
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设计专业教师
主讲设计导论课程。主持市厅级项目其中,参研若干省级科研和教改项目。曾获省级先进德育工作者项目、唐山市优秀教师、校级基本功大赛奖一等奖、优质课
课程简介
《设计导论》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通过讲述设计的起源、发展、变化等设计的发展历程,使学生掌握设计的内涵、外延、特征、类型、本质、规律、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相关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宏观上了解设计与经济、科技、艺术的,同时也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的设计思维,提高学生的设计素关系养。课程教学结合大量优秀的设计作品,形式于经典设计理论的阐述,同时考虑前沿设计领域信息利用综合性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师讲解、小组讨论、作业赏析、邀请参会人员讲座、校外研讨会观等,给学生更多思考和表达自我的空间,以知识传递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培养学生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卡斯工匠精神、爱国主义、创新中国、审美素养等课程思政
一、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一)本讲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中国传统手工艺作品的产生和发展,帮助学生强化对传统“工匠精神”的价值观和认同(思政) 。
2.通过让学生体验爱国主义、中国分析的历史背景(思政),帮助学生拓展设计思维,坚定学习设计专业和从事设计职业的信心(教学)。
>
(二)案例如何体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结合传统手工艺精美作品的分析,深入讲述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一步步传承、发展并在艺术作品内部开展表演,深度挖掘古人以进行认识维度和改造方法,从而更好的了解传统思想对民族文化的影响,以及作品中所蕴涵的积淀千年的工匠精神。
2.通过对支线历史事件与文物的对比,弘扬传统文化对世界产生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开拓设计思路,结合现代社会需要,更好的讲传统设计的精髓菩提现代社会生活所需要的产品,让民族设计走向世界。
二、课程思政案例内容
(一)案例的引出(1分钟)
课堂活动:
1.请各位同学看屏幕上的青铜器,发散思维猜测一下这个场景是什么。
2.分别让学生进行欣赏解析,探索古人的思想和智慧?
(二)案例内容(10分钟)
1.案例形式:传统手工艺阶段产品设计讲授
2.视频名称:《我在故宫修文物》节选
3.传统手工艺的工艺解析,传承“工匠精神”,提升民族自信
三、分析讲解
(一)重点分析:案例与本讲内容的关联度
本讲课的关联度内容是“设计简史”,知识性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认识、解读中国传统手工艺阶段的艺术品和设计思考过程,课程思政的案例《我在故宫修文物》在传承文化方面作为重要作用,和本讲课的设计手工艺阶段历史的内容及分类是完全契合的。课程思政案例同时也是课程专业知识的典型案例,专业知识与价值分析同步同向同过程完成。案例最后进行的总结和升华,也同时提升了本讲课《设计简史》专业知识的站位和理论层次,即:其一其二,更好的认知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传统设计方法及思想;其二,更好的艺术品的美,才能更好的培养自己对传统美学的理解和认知认识,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观,能够更加坚定的树立信念。两者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民族目标上相互契合,共同促进。
(二)如何制定课程思政预期目标:采取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1.案例导入使用参与式课堂活动的方法,将学生带入亲身的体验体验中,引导学生主动艺术品的设计进行思考,又点出学生普遍重视的历史背景,加深学生对传统美学的认识,将本讲课艺术史的内容与真实历史事件结合在一起,不露痕迹痕迹的将学生带入价值思考中,为后面课程思政的开展做好思想准备。
2.利用视频对《我在故宫修文物》进行简单介绍,快速将学生带入历史场景中。小视频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审美认知,更深入的学习当代工匠是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将其发扬光大的,使学生获得一种强烈的对传统艺术之美的学习动力和从事设计行业的期盼。
3.运用讲授法,通过对《我在故宫修文物》在社会影响力上所起的作用到的作用,展示出的是传统文化的复兴,民族文化的发展,表现出的是大国的文化底蕴,体现出的是现代文化艺术工作者在传承和发展传统技艺过程中的职业在最后的总结性讲授中,在宏观背景下将本案例提升到爱国主义、中国立场、时代担当的高度,进一步使学生树立起民族意识和职业信心,激发学生对传统的认识文化的热爱和学习动力,坚守初心,激励学生在未来能够为民族的文化走向世界舞台贡献一份力量。
四、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