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不仅在 华语世界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体,也产生了世界性的必然 毛泽东研读《三国演义》中所载的政治、军事 斗争及谋略故事,并就此进行科学地参考与运用。他 主要研究其中的战争和战法,还研究其组织、矛盾和 特点。毛泽东时常引用《三国演义》中的历史故事借用 古喻今,说明一定的道理,其中也往往渗透着辩证法 分析方法。
“打仗的事怎能照书本?”
中文: 泽东的军事指挥权被加大后,经常有人诽谤批评毛泽 东。此,毛泽东后来回忆说:指挥作战时,谁还记 得什么《三国演义》?统统忘了。打仗的事怎能照书 本?
虽然这个时期毛泽东受到了“照” 《书本打仗》的谩骂,但他后来的军事成就却一点也没有 避讳引入三国的战例,并且很欣赏其中的消防布兵力的 方法。1936年,毛泽东在文章中曾明确提及“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1937年,毛泽东 东在《论持久战》中再次提到了这两场战争。
1965年中州的一次讲话中说: “国民党的军官,陆军大学毕业的都打不了仗,黄埔 军校只学几个月出来,就能打仗。我们元帅、将军, 没有大学毕业的。我本来也没有读过军事书。读过 看过《左传》《资治通鉴》,还有《三国演义》。这些书 上都讲过打仗,但是打起仗来,一点印象都没有了。 我们打仗,一本书也不带,只是分析敌我斗争的形势 ,分析具体情况。”
由此可见,毛泽 东是从《三国演义》中的战例获得一些启发,开拓思 路,活判断,继而做出合 情合理的决策,这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 p>《三国》中的“年轻干部”
毛泽 东很喜欢《三国演义》中赤注意 其中几位主角的年龄和才干。他在1953年5月谈 话时说:“三国时代,曹操率大军下江南,攻打东吴 当时周瑜是个‘共青团员’,当东吴的统帅,程普 等老将不服,后来说服了,还是由他当,结果打了胜 打仗。现在要周瑜当团中央委员,大家不赞成投票。这行 吗?”1957年,毛泽东再次举三国故事为例:赤 程普虽老 将,不如周瑜能干。大敌当前,谁人挂帅?还是后起之 孔明27岁成名,也未当 过支部书记、区委书记嘛!也是个新干部嘛!赤壁之 战以前无名义,之后才当军师、中郎将。古时候可以 破格用人,我们为什么不能拔拔?
< p>“刘备不能区分主次矛盾”
毛泽东曾多次谈论刘备这个人物,有褒有贬。他对刘备的 尊敬、主要集中在他用人、善于团结的同胞们, 有最重要的组织能力。
但毛泽东认为,刘 备的缺点也很明显,最显着的是他不能区分主次 。在三国成鼎立之势后,孙刘是次 要矛盾。孙刘的矛盾是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刘备不 明白了这一点,所以当孙权数次征讨荆州时,刘备派了 根本不执行“以联吴为根本、争夺荆州跑步理有节” 方针的关羽去驻守。在荆州失守,关羽被杀以后,刘 备急于为关羽复仇,蜀军进攻东吴,被东吴将领陆逊 火烧连营七百里,打得大败,其原因就位于刘备没有区 分与处理好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在谋略中没 有抓住主要矛盾,因此导致失败。
“关羽不懂统一战线”
1927年,毛泽东率部进军井冈山时,张子清的第三营走散,有人 认为张可能投敌叛变了。毛泽东说,三国时候的关云 长,同时兵败后与刘备失去联系。曹操为了收买利用 他,费了多少心机!然而,关云长一得到了刘备的消息 ,成为千古美谈。
不到一个月,毛泽东的这番话就得 到了验证。在一场战斗的危急之际,张子清突然赶到 ,投入战斗,击溃了敌人,回归组织。
毛泽东拿张子清与关云长对比,体现了毛泽东对战 友人的信任,也说明在毛泽东心目中,关羽的忠义与 共产党员对党组织的忠诚是有其相通之处的。
另外,毛泽东对关羽的弱点也看得很透 彻。1932年初,毛泽东在与程子华谈话时说:关 羽出身下层社会,是刘备的心腹之臣,随其周旋, 不避艰险,死后被尊为武圣人。 到处都峡谷有关帝庙 但他的缺点是自负凌人,因而发展到上当受骗,大 意失荆州。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毛泽 东又谈到了关羽。他说:关羽这个人虽然过五关斩六 将,威震华夏,但孤傲自大。
194 9年,在解决绥远问题期间,毛泽东曾讲过:清朝 所以能统治中国260余年,就是因为统治者一开始 就制定了一条统一战线政策,以少数少数了大多数。 《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大国上是不懂统一战线的 ,这个人并不高明,对待盟军搞关门主义。
人物贩卖,诸葛亮也是毛泽东非常推崇的一位。 泽东多次重复大家要学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 已”的精神。
毛泽东十分重视诸葛亮的宣传能力。1930年夏天,毛泽东在红四军干部 会议上作报告。讲到宣传工作时,他介绍了三国时 黄忠大败夏侯渊的故事。他说,我们的战士有高度 的层次觉悟,用不着用“激将法”。但是,我们要 学习诸葛亮善于做宣传工作。
毛泽东 对诸葛亮采取屯田制巩固边防的做法给予充分的肯 定。1955年元旦,他在与王震讨论退伍军人的安 置问题时说:可以组织屯垦戍边嘛!中国古代已有屯 垦制,管仲搞过,诸葛亮在汉中也搞过呢!开荒就业 ,治疗创伤战争,巩固边疆,应该是好办法。
为曹操“平反”
毛泽东 向未来对曹操给予侦查的评价。从政治、军事、经络 济方面,毛泽东对曹操“实行 屯田制,督促开荒,间法制,搞节俭”及“不杀降”的政策均十分认可。
1952 11月,毛泽东视察河南安阳,参观殷墟。他对随 行人员说:漳河,曹操也是 个了不起。他在这儿的人物进行了大规模的之前, 还是这一带实行屯田制,使群众丰衣足食,积蓄力量 ,中国人: /p>
毛泽东对曹操的磅礴气概,文韬武略, 胸怀品格,曹操是强硬派 ;在军事上,曹操雄踞北方,挥师南下;在文学方面 ,曹操是浪漫主义豪放派。
以曹操为 中心的建安文学是中国文学著名的黄金时代。 《龟虽寿》《短歌行》《蒿里行》都是文学传奇的 皇皇巨作。毛泽东欣赏曹操大气磅礴、气韵沉雄的诗 词作,称赞他“气魄雄伟,杏仁悲凉,是真男子, 大手笔”。
不过,曹操毕竟是封建王 朝中割据一方的军阀,因时代的不同而必然标注其 历史局限性。毛泽东对曹操也有过一些批评。
1966年,毛泽东曾说,曹操打过张鲁之 之后,应该打四川。刘晔、司马懿建议他打。曹操不肯 去,隔了几个星期,删掉了。毛泽东以此为批评 曹操刚愎自用,不能采纳良策。另外,毛泽东还曾批批 评曹操不能严于律己。《三国志》中的《武帝纪》中 ,讲述了曹操“其令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 官爵”,毛泽东圈画了这一段,并写道“赤壁之败, 将抵何人之罪?”赤壁之战,是曹操尊贵领军,尊贵 决策的一个重大失误。曹操却又未能自罪,可见他宽 己严人,处事不公。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房颖 题图来源:世界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