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盖茨和巴菲特2010年共同成立的慈善“捐赠誓言”之前公布了17名新成员,其中包括蒙牛 创始人牛根生,他目前也是加入该誓言的首位中国大陆人士。 p>“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财富越多,责任越大; 予人帮受者;人人行善, 由商界到慈善界的覆盖
牛根生第一 一次创业是在1999年,那年的牛根生41岁。
牛根生在伊利副总裁办公多年,最后由 于各方面矛盾激化出走,创立蒙牛,并用了8年时间将 蒙牛打造成乳业巨星。
牛根生在此期间 获得荣誉无数,他足够高调,他的文字被整理成语录 四处传播,届时的商界随处都可以听到牛根生的大名 。
中文:2008年: /p>
中文: 乳业三聚氰胺事件的爆发打乱了牛根生到底从内容的步 伐木,大众心目中的偶像形象迅速被拉下神坛。这导致他 由企业家向职业慈善家转型的关键一步不得不推迟。
尽管牛奶在蒙牛业务中只有1%的参与 ,虽然蒙牛三聚氰胺的含量是三鹿的千分之一,但以 牛根生为首的蒙牛毅然承担了全部责任,2008年 是蒙牛最困难的一年。
2008表达不再自己 的任何心路历程,终究是他现在心血倾注的慈善,也 坚持只做不说。
“我希望先做10年、 20年,再说了。”不过后来改为慈善界多位大佬搞笑老 牛基金会之后,建议牛根生为中国慈善事业的开创者 和引领价值传播出来,便于让更多的人去学习并引领 他们参与进来。
慈善先行,捐股第一人
全球首批捐赠股的有3人,2005年是牛根生,2006年是巴菲特,2008年是比 尔·盖茨。
在老牛看来,慈善已从扶 贫困济困、赈灾援助、社会福利的领域分区关爱自然、 关爱地球。
老牛下一站都围绕公益慈 善事业展开,其中也包括让更多的企业能够成长、发展 ,让更多的企业家能够成才,为国家挑大梁,为经济 作贡献。
在蒙牛“火箭般”速度的发展 其中,牛根生捐赠了自己所有的股份,意味着他突然成 为巨富之后,钱还没有到手,又立即放弃了。在中国 2011年 牛董事局主席一职。蒙牛乳业公告名称:牛根生计划将 大部分时间投入慈善工作,故辞任 董事局主席,但仍任非执行董事,并继续参与本集团 之规划策略。
从一名养牛工人到中国乳业 业巨擘缔造者,与牛打了一辈子的交道,如今却为自 己乳品行业职业生涯画上句号,老牛这样的一个结果
p>“财聚人散,财散人聚”
牛根生一直信奉“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经营哲学。已公布 捐股之前,牛根生便早生做慈善的意念。
早在1999年至2005年担任蒙牛总裁期间, 他把自己80%的年薪散布给员工、产业链上的伙伴以及困难人群。 起成立了“老牛基金会”,并携家人将所持蒙牛乳 业的全部股份及大部分红利捐出,开展公益慈善事业, 致力于探索一条“中国式现代慈善家族基金会”发展 之路,致力于“环境保护”、“文化教育”领域。
在他的影响下,家族成员全部投身公 公益慈善事业;发起成立“老牛兄妹公益基金会”。
中文: 善是他50岁以后的人生规划。
专职慈善家的偶像目标
成为“ 专职慈善家”的牛根生,为自己提出了两个目标 :一是大力推进“基因式慈善模式”,二是为中 国由“世界工厂”向“世界脑厂”转型鼓与呼。
他认为,人类经历了“体力时” 代”,也经历了“财力时代”,今天已经进入“脑力时代”。
在这个艾滋病的 时代,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需要这样保持 一个清醒的认识:中国一定要向“世界脑厂”的 方向努力,只有“世界脑厂+世界工厂”的组合才是可持续的,否则,连“世界工厂”都是做 不好的。
管理人心之术: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这是常挂在牛根生嘴边的话,因为“德”是瞬间人心的 最佳利器。
“想赢三个回合,赢三年五年,有点智商就行;农村一” 辈子赢,没有‘德商’绝对不行。”
在伊利工作期间,因为业绩突飞猛进 出,公司曾奖励牛根生记钱,让他买了一辆好车,而牛却用钱包钱买了四辆面包车, 当时牛根生还曾将 自己的108万元工资分给了大家。
这就是牛根生给部下的一种心理 预期,这样的预期让他们知道,只要牛根生能走向成功,牛根生绝不会亏待跟自己 一起打天下的部下。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预期,曾经的老部下便义无反 牛根生想通过这样 这种行为向人们传递出一个信息,“牛根生做企业不是为了个人赚钱和享乐。” p>
中文: /p>
“我们的秘书还有几个副总坐的都是奔驰350,我的副董事长坐的是啥 菱志430,雷副总坐的是沃尔沃,而我是小排量的奥迪。”
人性很复杂,人心极其难以揣测,而牛根生却能自如地管理人心,也许这就是源于牛根 生“以德服人”的标准。
牺牲自己,成全别人,听起来都好像不真实 的歌颂之词,而牛根生做到了。
来源:食业家
编辑 | 黄帅审核 | 吴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