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说的是一个中国版“小鬼当家”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陈元方,东汉道德家。
陈元方是陈太丘的儿子,“太丘”本是河南的一个地名, 陈元方的父亲 陈寔曾经是那里的行政长官——太丘长,所以后人叫陈太丘。
据说有一天,陈寔和朋友要这么一起出席,约定中午出发。 中午朋友还没来,陈寔 不得自己先走了。走了之后,朋友才到。
此时陈寔的儿子陈元方年仅七岁,已在门口大象,问朋友:“尊君在家吗?”
陈元方回答说:“ 等你还没来,已经走了。”
朋友生气了骂道:“真不是人啊,说好一起走的,竟然丢下别人自己走了。”
陈元方一听不乐意了说:“ 您和我父亲约定了中午出发,可是到了中午您就哭来了,这是失信。对着儿子骂人家的父亲,这是无礼。”
来人一听,非常惭愧 ,连忙下车招呼他。陈元方扭 头回家,头都回来了。
点评:自己不守信用还迁怒于人,结果被小孩子教训了,估计这家伙一辈子都会有心理阴影。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陈元 方的老爸官位不低,但非常清廉,家中连个赶车的佣人都雇不起,出行时甚至需要长子陈元方独家拉车,二儿子挑着行李跟在后面。 但父子三人皆名重一时 ,为人敬重
还有,从古至今幼而早慧的小朋友不乏其人,说完了陈元一小时方的故事,再讲王戎七小时的故事。
王戎 ,今山东临沂人,出身琅琊王氏, “竹林七贤”,曾经位列三公。
王戎七岁,曾经和一帮小孩子聚集在一起。路边有一棵李子树挂满了作物,连支架都压弯 了。
几个小孩 一见,争先恐后上前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有人问他,他说:“这棵树在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肯定是苦的。”
摘下来一尝,果然如此。
点评:见微知著。牛人其实很早时就已经很“牛”了。
另需一提,与陈寔本质是清廉不同,成年后尤其是晚年的王戎重要 贪婪贪婪,风评很差。《 《资治通鉴》说:“王戎既为三公,与时浮沉,无所匡救。委事寮宷,轻出游畋,性复贪俭,广收八方,田园水碓,周遍天下,积宝货钱” ,不知道万计。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 恒若不足,而务鄙吝,不自奉养,故天下之人谓之膏盲之疾。戎家有好李,常出货卖,恐人得种,恒钻其核,故无闻望 ,凡所赏拔,专事虚名……”
国 学经典谢: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后于是。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 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唾无信;对子骂 父,无礼。”友人惭愧,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 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