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木兰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与“乐府”有关的知识,反复诵读,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文意,理清故事脉络,背诵全诗。
2.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人物的魅力,学习诗歌详略得当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素材。学生课下预习,搜集有关花木兰的故事,查找乐府民歌的相关资料。
2.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学生复述故事,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理清故事脉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木兰替父从军的高尚情感及爱国热情,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文意,理清故事脉络,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人物的魅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播放豫剧《花木兰》经典片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儿不如儿男……”)这段戏文唱出了女子的心声——女子一点都不比男子差。她们在家种地纺织、操持家务,在外杀敌立功、保家卫国。这戏文中为女子鸣不平的人物是谁?她就是花木兰。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妇孺皆知的巾帼英雄。今天,我们就走近这样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形象——花木兰,去听一听她那动人的故事。
二、自主预习
1.知识链接
“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一项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之后而兴起的一种新诗体。
2.检查预习
订正字音。
唧唧(jī) 机杼(zhù) 军帖(tiě) 可汗(kè hán) 鞍鞯(ān jiān) 辔头(pèi)
溅溅(jiān) 燕山(yān) 胡骑(jì) 啾啾(jiū) 戎机(róng) 朔气(shuò)
金柝(tuò) 百千强(qiáng) 霍霍(huò) 著(zhuó) 云鬓(bìn) 帖花黄(tiē)
三、朗读指导
1.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2.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3.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4.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6.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第1、2自然段读出一种忧愁、复杂、矛盾的心情,最后一句“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要用坚定的语气读;
第3自然段读出一种紧张、急促之感,“征途思亲”部分要读出一种女儿的柔情;
第4自然段读出一种奔赴战场的豪迈之情和征战沙场的英雄气概;
第5自然段读出一种轻松愉悦、归心似箭之感;
第6自然段读出家人团聚、欢快喜悦的气氛;
第7自然段要用赞美、惊叹的语气读。
四、疏通文意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释词:
唧唧:织布机的声音。复:又。当:对着。户:门。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惟:只。
译文:唧唧的织布声,木兰正对着门织布。听不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只听到木兰的叹息。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释词:
何所思:想什么。忆:思念。何所忆,意思是“思念的是谁”。无所思:没有思念什么。军帖:军中的文告。可汗: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点兵:征兵。
3.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4.木兰诗
5.木兰诗
6 木兰诗
7 木兰诗
8 木兰诗
9 木兰诗
10 木兰诗
11 木兰诗
12 木兰诗
13 木兰诗
14 木兰诗
15 木兰诗
16 木兰诗
17 木兰诗
18 木兰诗
19 木兰诗
20 木兰诗
21 木兰诗
22 木兰诗
23 木兰诗
24 木兰诗
25 木兰诗
26 木兰诗
27 木兰诗
28 木兰诗
29 木兰诗
30 木兰诗
31 木兰诗
32 木兰诗
33 木兰诗
34 木兰诗
35 木兰诗
36 木兰诗
37 木兰诗
38 木兰诗
39 木兰诗
40 木兰诗
41 木兰诗
42 木兰诗
43 木兰诗
44 木兰诗
45 木兰诗
46 木兰诗
47 木兰诗
48 木兰诗
49 木兰诗
50 木兰诗
51 木兰诗
52 木兰诗
53 木兰诗
54 木兰诗
55 木兰诗
56 木兰诗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