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即将到来,这标志着今年最后一篇文章的诞生。选择这个话题的原因,是因为过去常常有朋友提出相关问题,无论是在评论区还是私信中,都无法详尽解答。这篇文章旨在集中回复朋友们的疑问,并祝愿大家新年快乐!
1. 与字典为伴,勤查字典
对于古文初学者,推荐使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而进阶学习者则适合《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虽然其他字典也可用,但这两本是最基础且必备的。如果某个字在《王力古汉语字典》中找不到,建议直接放弃,因为这种生僻字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不会遇到。人的精力有限,作为古文爱好者,不必把宝贵的时间花在这些罕见字上——那是专家们的研究范畴。
2. 抓住字的本义,用本义统领引申义,梳理延伸链条
《说文解字》是一部优秀的古籍,通过字形探究字的本义。然而,大多数古文爱好者不会直接阅读此书。因此,我们采用变通方法:将一个字在《王力古汉语字典》中的第一个义项视为其本义,然后以此本义为基础理解其他引申义。例如,“眚”字本义指眼角膜上的翳子,进而引申为日食、灾异和过失等概念。这样的链条式记忆法比死记硬背多个义项更高效。
又如:“刍”字本义是割草,其引申义都围绕草展开,包括割草的人、草料以及吃草料的牲口等。
3. 理解记忆一些常见部首的含义
《王力古汉语字典》对重要部首进行了概括性介绍。比如“页”部通常与头部相关,如额、颈、须等。了解这些部首可以帮助我们猜测未知汉字的意思,并且在泛读时特别有用。此外,熟悉部首还能帮助我们区分形近字。
建议将字典中关于部首的介绍摘抄到笔记本上并加以记忆,这将大大提高理解和记忆古汉语字词的效率。
4. 在书上做标记要讲究方法
分享一种标记方法:当阅读《古文观止》时遇到同一个词多次出现的情况,可以在首次出现的地方旁边标注其他页面编号。这样便于快速找到相关句子进行对比学习。例如,“微”字在不同篇章中的用法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联系起来加深印象。
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单个词语的学习,还可用于对比不同词汇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好地掌握它们的具体含义。
5. 总结记忆
这是我常用的另一种学习方法,之前已经写过几篇相关的文章。比如总结形近字、表示走的动作词汇、身体各部分名称等。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回顾我之前的文章获取更多信息。
6. 做笔记的方法
对于重要的或容易出错的词汇,可以整理到一个笔记本上。我的方法是分左右两面记录,右侧用于新添加的内容。随着时间推移,这样的笔记将成为宝贵的资源库。
7. 对字的多个义项,在书上做笔记时不要贪多
举例来说,“攘”字有四个义项,但在特定语境下只取其中一个意思即可。见一个义项就记录下来,并通过前面提到的方法将其与其他例句联系起来。这样做不仅能帮助理解每个义项的具体应用场合,还能避免因笔记过多而混淆视听。
8. 大量阅读
古文学习应结合精读与泛读两种方式。仅仅依靠反复阅读《古文观止》是不够的;广泛涉猎其他古典文献同样重要。网络上流传的一些观点可能夸大了《古文观止》的作用,实际上古典文献种类繁多,值得一生探索。
最后再次祝大家新年快乐!期待明年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