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刘胡兰的故事》,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刘胡兰,一个年仅十五岁的女孩,却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坚定与勇敢。面对敌人的屠刀,她毫不畏惧,从容赴死,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与信仰。
十五岁,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我们在这个年纪,或许还在父母的呵护下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而刘胡兰却已经投身革命,肩负起沉重的责任。她十三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军营中奔波忙碌,过着充满危险的生活。相比之下,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显得格外珍贵。
刘胡兰出生在山西文水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她就对旧社会的黑暗深感不满,逐渐明白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道理。她积极参加抗日儿童团,用实际行动表达对革命事业的支持。
有一次,八路军包围了敌人的一个团,县妇女部长组织民兵担架队支援前线。刘胡兰和几名妇女主动请缨,要求上前线帮忙。尽管首长劝她们前线危险,但她们坚定地说:“战士们为了国家都不怕死,我们也不怕!”最终,她们在前线救死扶伤、运送弹药,表现得毫不逊色于战士们。那一年,她才十三岁。
后来,刘胡兰担任了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带领群众与日本侵略者斗争。经过重重考验,她在1946年6月被正式批准为中国共产党的候补党员,那时她只有十四岁。
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被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抓捕。面对敌人的威胁,她毫不退缩,坚定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敌人见她宁死不屈,残忍地将她和六位革命人士铡死。刘胡兰用生命捍卫了信仰,她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十五岁,本该是人生中最灿烂的年纪。我们在这个年纪或许还在享受家庭的温暖,而刘胡兰却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毛主席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是对她短暂而光辉一生的最高赞誉。
与刘胡兰相比,我感到自己的渺小。生活中遇到一点困难,我常常会退缩、抱怨。刘胡兰的故事让我明白,真正的勇气不是没有恐惧,而是面对恐惧依然选择坚持。我决心以她为榜样,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