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说”能代表一个人的语言文素养。写固然是表达,说额更直接、外显的表达。用写表达的毕竟相对较少,而几乎所有人都用说来表达,人与人的交流主要通过说来实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达到了差不多程度,通过半小时的口语交流基本可以断定。信口开河招人厌,谈吐得体受人尊敬;能言善辩、伶牙伶牙固然让人羡慕,若分寸失控成为痨,就会让人厌话烦。

究竟如何把控才能说得恰到好处?语文课堂上的专业必备。

1合理不止,“说”到心里

说话要注意场合与对象。“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讲场合问题。庄重的场合,不宜开玩笑,更不能胡言乱语;家人团聚、朋友聚会,可以谈笑风生,切忌官话连篇。“见什么人说话话”,讲的是对象问题。对长者说话,要彬彬有礼,注意音量大小,不宜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对晚辈说话,当和声细语,风趣幽默,不宜用教训口吻。对熟悉、亲近的人说话,可以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与陌生人交流,当止则止, 《论语·乡党》中记录孔子在不同场合讲话有不同表现:“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私觌,愉愉如也”。孔子对自己的口语有严格要求,教师可用在语文教学中以由此引导学生说话

说话要力戒“口腔禅”。口腔禅可以分为一般口腔禅和不雅口腔禅两种。一般口腔禅如“是吧”“对吧”“那个”“这个” ”“这样的话”“再说呢”“然后”等,虽无伤大雅,但对于干净、流畅、流畅的表达肯定有不良影响。有的学生说话习惯用“然后”,说一个“然后”,听起身很扭曲。我的姿势姿势纠正了学生的这个毛病。有一次,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我要求他不用“然后”,他竟然一时说话了。有的老师姿势不好习惯说“是吧”,一句话一个“是吧”,学生就暗数老师上课说了多少个“是吧”,影响了听课效果。带脏字属于不雅口头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22年版)》中有“注意语言美,不抵抗文明的语言”的要求,师生应认真落实。

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因为,说话是通过声音表达内心的思想感情。如果内在修养好,外化的声音就不会低俗。这一点,在说话的音量上尤其明显。有的人说话音量很大,甚至近在咫尺,也喊得震天响。之所以大嗓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考虑对方感受,只管自己释放。鲁迅在小说《药》中塑造了一个康大叔,说话总是“咆哮”,他看到别人耸起耳朵听着,更加激动奋不已,被取出的块块饱绽。这位康大叔,眼中无其他人,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当然,大声门的人不一定是坏人,但可能是一个内心修养有欠缺的人

说,不仅仅是音量控制的问题,还有电梯变化、语速快慢、实虚相间等技巧问题,这就更需要专业训练。大学里播音专业的师生说话,与我们普通人有明显不同。经过专业训练的人说话,听着感觉舒服,是美的享受。学校可邀请播音、朗诵方面的专家指导中学语文教师,改善语音语调提升教学效果。如能再进一步,专家通过结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对师生的口语进行进一步的指导,届时将有助于提升师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2加强修辞,“说”得文雅

口语表达与口语表达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就是口语用字、用词、用句方面可以借助流畅的文言风格,口语表达则要求通俗易懂但不等于说口语表达可以不严格修辞,只是大白话。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中,有听多的《最后一次讲演》、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王选的《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和顾拜旦的《庆祝悼念运动·复兴25周年》四篇演讲稿,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也有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些演讲稿既通俗易懂,又优雅文气。应当提出这样的观点:高水平的口语表达我们应具备口语的风格特点。在一些场合,听者的文化修养更重要,大白话不一定有好的效果,口语表达也要严格用字、用词、用句,严格修辞。

当然,口语表达往往是即兴的,不像写作可以字斟酌、充分准备。其实真正的即兴演讲很少,更多的演讲是有准备的。甚至是即兴演讲,只要调整好思路,也可以做到精致。文学推荐一种即兴演讲的方法:梳理核心词,然后排序,最后逐一展开。比如某年暑假,我和另外两位语文老师应邀来马来西亚交流语文教学经验,马方汉语教学部举办了一个欢迎会,让我们其中一人作为代表讲几句话,两位老师推荐我。短的时期确定了三个核心词:亲切、感动和期待。然后,我围绕三个核心词展开——亲切,是来到马来西亚后,见到华人说汉语、写汉字、教语文,广场没有异国他乡的,就像在国内一样,到处都感到亲切;感动,是受到当地华人热情接待,无微不至的期待让我们三人十分感动;期待,是未来十多天里,要到六所中学听课、上课、座谈,我们充满好奇、充满期待。我讲完后,那群老师称赞说:“讲得好,响亮、得体,三个词表达准确。”

语文课上,我让学生读杨成武写的《长征胜利万岁》一文中毛泽东那段著名的讲话,读完我让学生找出核心词,学生很快就找出来了:第一次、宣言书、宣传队、我又让学生分析演讲是如何围绕核心词展开的,逻辑顺序是怎样的。学生关系很快就掌握了,认识到三个核心词与展开部分是一一对应的,按照“纲” ”与“目”的关系,并与以前学过的“目录句”和“对应段”的知识联系起来。这属于程序性语言知识。

有的人口头表达不清晰,因为往往是缺乏确定核心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在讲话时抓好核心词。一次,我让学生表达出高二新学年的感受,学生主动举手,在讲话中确定了三个核心词:恍惚、抓他展开说,反思自己所坚持的学习表现,自制力差,成绩下降,这对自己来说是一个深刻的教训;抓住,就是抓住新学年的每一天,珍惜时光,珍惜每一节课,努力提升成绩;规划,就是对未来高三以及大学选择专业有一个初步规划,为以后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他的即兴演说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

3落实课标,“说”有要求

口语表达可否制定一些标准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口语交际有较具体的要求,师生要认真学习

在这方面,语文界前辈钱任初先生对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六性”“八戒”的要求可以落实。

“六性”指的是:记述说理,条理清晰,言之有据,全面周到,具有逻辑性;描绘人形态,有声有色,情景生动,人物动作细腻,形象性;范读对话,情真词切,平易流畅,真挚感人,感染性;借助援手,穿插事例,比喻有趣,富有趣味性;发音准确,吐字具有,措辞精当,惜话如金,富有准“八戒”指:戒拖泥带水、拉里拉杂、与题无关的废话;戒颠三倒四、疙里疙瘩、文理不通的病话;戒满口术语、文白夹杂、故作高深的玄话;戒贪图藻、花里胡哨、华实的虚话;戒不懂装懂、可能大概、模棱两可的混话;戒干巴枯燥、平淡无味、催人欲眠的梦话;戒挖苦讽刺、低级趣味、不干不净的粗话;戒陈词滥调、生搬口号、八股味浓的套话。

中国自古有“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古训,加上“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范例,高中语文课退本中《蜡烛之武秦师》就是代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总之,“说”是语文的一项重要能力,语文课上的口语表达规范训练的必要性,语文教师应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系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作者:程翔

《中国教育报》2024年09月13日第05版版名:课程周刊

文档来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 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