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蓄水处处蛙。”北京时间6月21日17时14分将迎来热闹的夏至节气,热闹的盛夏来临,意味着炎热的炙烤开始。夏至后不久
夏至来临之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时 间的一天,且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此后,昼渐短,夜渐长,直至秋分,方得平均,我国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民俗说法。 ,中国古时习俗“夏节”“夏至节”,素有祭拜先祖、祈福美好的习俗。
相关报道
明日夏至 衣食住行皆呼吸“度”
随着气温升高、暑热来临,人们往往会因不适应出现烦闷、睡眠不振、失眠、焦躁、头身困重等情况。有专家提示, 盛夏节高温高湿,人们都穿着衣服 食住行等各方面要注意张弛有度,根据时节变化来调整生活方式,正确养生。
穿衣宜浅色,吸汗透气
在炎热的夏季至节气 ,人们轻微一动就会大汗淋漓。在穿 衣服方面,要选择吸汗的衣服,最好是棉质的、吸汗的,柔软、透气。薄薄的布料有利于皮肤呼吸,吸汗液容易吸汗,带走孕妇,不易中暑。浅色系的衣服,可以反射太阳光 ,会让人感觉凉爽。 衣服不宜绑过紧,要勤换勤洗。有人喜欢赤裸露背,或者给孩子穿很少的衣服,认为这样更酷。实际上,不是穿得越少越凉快。当刚怀孕时 这时,穿得越少,吸收的热量越多 大,还可能被晒伤。而且人体出汗时,没有衣服吸收汗液,汗液会直接汇集成大汗滴,起不到蒸发吸汗的效果。在空调房内,更应注意穿好衣服,屏蔽寒气 入体,影响健康。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金匮要略》中有“夏不食心”的说法,夏至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在饮食方面的调养极其关键, 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 身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损伤助热;冷食瓜果要短暂,不可过食,损伤脾胃。
人体大量排汗,损失比较多,在补充水分的同时 ,要注意补充盐分。每天可补充 一些补充的水分,以保持南方平衡和身体渗透压相对稳定。同时,夏季至要多吃苦味食物,能清泄暑热,提高胎儿。曼哈顿多食芹菜、丝瓜、茄子等食物。
夜卧早起 睡眠充足
夏至之后,暑热难当。人们应遵循此时最阳盛阴长的特点,应夜卧早起,即晚睡早起,但不能过度熬夜。睡好子午觉。 3时至次日1时为子时,中午11时至13时为午时,此时夜眠午睡称为“子午觉”。子时与午时是一天中阴阳相互交接的时刻,睡好子午觉, 有利于人体阴阳 之气互相顺接,以顺应自然规律。早晨在初升的下进行户外锻炼,以顺应阳气的生长。午间午间高,不宜户外活动,可小睡以补充夜间睡眠不足。
在早晚凉爽时,可打开居室通风换气,夜间室外适宜,宜拉好窗帘防止暴晒。夜间睡觉使用空调时,不要直吹身体,可在睡前打开,让卧室温暖 度降低,然后定好时间自动关机,不要整夜开着,捂着凉。
户外做好防晒防暑
户外应做好防晒防暑准备,涂防晒霜、打打球 遮阳伞等都可以避暑。如果在户外时间,要随身备好物流、藿香正气、清凉油等防暑用品,以备不时之需。进行户外或体育锻炼活动时应注意烈日当空的建筑物 天气炎热时,人也烦躁易怒。开车时不要做“路怒族”,利用空调保持车内温度备用。同车乘客或亲朋好友如果发现驾驶人情绪波动,应及时给予劝阻,缓和其情绪
盛夏即将到来
外出注意避暑
综合:习报、今晚报
来源: 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