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没有注意到,奶茶的名字变得越来越拗口了?

脱口秀演员翟佳宁在节目里调侃奶茶名字太长,引发不少网友共鸣。有人因为名字太长念错单,有人吐槽名字里全是谐音梗和叠词,念出来都觉得尴尬。

现制饮品圈里,长名字早就不是新鲜事。Blueglass酸奶堪称"取名界卷王",动辄几十个字的品名恨不得把配料表全写进去。比如这款"好精神·扳回一局【20合1黑金版】",光看名字就能数出十几种中药材。

茶饮品牌也不遑多让。去茶山的"黎平香禾糯糯普洱鲜奶茶"把贵州特产写进名字,果呀呀的"牛油果戏法VS开心果酸奶球"玩起谐音梗,茶颜悦色的"夏虫不语冰·可以吃冰"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Image

当然不是所有品牌都爱长名字。瑞幸的"生椰拿铁"、霸王茶姬的"伯牙绝弦"、古茗的"云雾栀子青"都控制在七个字以内。喜茶既有"热烤黑糖波波牛乳"这样的长名,也有"抹茉"这样的极简款。

Image

为什么有些品牌偏爱长名字?首先当然是信息量。比起简单的"珍珠奶茶","瀑布黑糖珍珠牛乳茶"听起来料更足,画面感更强。斯坦福大学研究发现,菜单上名字每多一个字母,价格就能涨18美分——这招在茶饮界同样适用。

其次长名字自带记忆点。Blueglass靠着超长品名成功出圈,茶颜悦色的文艺范命名引发讨论。在高度同质化的茶饮市场,独特命名确实能吸引眼球。

但长名字真是好主意吗?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短期记忆最多处理7±2个信息单元。当名字超过这个长度,消费者根本记不住。就像把"杨枝甘露"改成"港式杨枝甘露清爽版",除了增加点单难度,并不会让味道变更好。

Image

说到底,名字再花哨也只是锦上添花。消费者最在意的,始终是那杯握在手里实实在在的快乐。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