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势看财经记者降蕴彰 编辑/王延春
事业单位改革进入新阶段。2020年对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来说意义重大,按照既定规划,改革将在年内收官。
有接近人社部的专家向大势看财经记者表示,过去几年的事业单位改革受制于利益调整复杂、配套政策不足等因素,推进效果有限。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近期已启动新一轮改革试点,一份名为《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文件经审议通过后,陆续下发至各地县团级以上单位。文件强调以试点带动全局,通过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探索新型管理制度。
改革首步是对现有事业单位进行系统性整合。重点针对职能重叠、规模过小的机构,按照"大保障、大服务"原则进行撤并重组。成都作为试点城市之一,近期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改革工作,明确要重构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同步完善配套政策,避免人员分流出现"断崖式"调整。
中央党校教授竹立家指出,全国126万家事业单位涉及4000多万在职及离退休人员,改革牵涉面广。他建议应完善配套政策体系,特别是对编外人员的安置需要制度创新,在岗位设置、社会保障等方面实现突破。
改革试点正在多地铺开。浙江省已完成省级事业单位整合,机构数量缩减41%,编制精简34%。该省通过合并"小散弱"单位、重组相近职能机构等措施,实现公益服务资源优化配置。广西柳州县则着力剥离事业单位行政职能,对32个机构进行职能划转,22个单位更名,新组建14个事业单位。
回溯2011年启动的上一轮改革,虽然事业单位数量减少15万家,但编制人员反增50余万。专家分析,被撤并的多为职能消亡或违规设立的机构,人员基本实现内部消化。这种"只减机构不减人"的模式,未能有效减轻财政负担。
当前深化改革的重点在于突破体制机制障碍。随着试点经验积累,事业单位将逐步建立权责清晰、运行高效的管理体系。专家表示,这轮改革能否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关键在于后续配套措施的完善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改革方案具体内容仍属保密范畴。各地在完成机构整合后,将根据中央统一部署推进后续改革,最终目标是构建符合现代社会治理要求的事业单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