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学方案

一、课时目标

1. 掌握课文生字词,流畅朗读文本,理解文章大意

2. 分析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把握情感脉络

3. 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理解母爱的深刻内涵

二、核心内容

4. 重点:通过细节描写体会母爱

5. 难点:理解作者复杂情感,领悟文章深层意义

三、教学方法

朗读指导、课堂讨论、情境体验、多媒体辅助

四、教学步骤

【导入环节】

秋天总是带着特别的韵味。曹丕笔下"秋风萧瑟天气凉"透着淡淡忧伤,王勃眼中"秋水共长天一色"展现壮阔景象。对史铁生而言,秋天承载着对母亲最深的思念。今天一起走进《秋天的怀念》,感受这份真挚情感。

Image

【背景简介】

史铁生二十一岁遭遇双腿瘫痪,人生陷入低谷。母亲始终陪伴左右,却因病早逝。多年后,作者写下这篇怀念之作。了解这些背景,能更好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

【整体感知】

6.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标注生字词。思考:文章讲述什么故事?表达什么情感?

(1)给十分钟朗读时间,圈画重点词语

(2)展示"瘫痪、憔悴"等词语,随机抽查认读

7. 学生分享主要内容:

(1)母亲忍受病痛,安抚情绪暴躁的儿子

(2)母亲隐瞒病情,想带儿子去北海看菊

(3)母亲临终牵挂子女。全文充满怀念与愧疚

【细节品读】

8. 动作描写分析:

(1)找出描写母亲动作的语句

Image

(2)展示例句:"母亲悄悄躲出去,偷偷听着动静"

(3)思考:"悄悄""偷偷"体现母亲什么心理?

引导学生理解:母亲既心疼儿子,又尊重他的情绪空间

9. 语言描写分析:

(1)划出母亲说的话

(2)展示:"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Image

(3)体会话语中蕴含的期望

10. 神态描写分析:

(1)找出描写神态的词句

(2)分析"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理解母亲身心俱疲仍牵挂儿子的深情

【作业安排】

11. 抄写生字词和感人语句

12. 为家人做件暖心小事

五、板书设计

Image

秋天的怀念

母亲形象:

动作:悄悄 躲 听

语言:好好儿活

神态:憔悴 央求

六、教学思考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母爱,部分学生对细节描写感悟不够深入,需要设计更生动的体验活动。下节课将重点探讨作者情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