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月24日电(记者 上官云)说到除夕,你会想到什么?热气腾腾的饺子,全家人围坐守岁的温暖,还是门上崭新的春联?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个传统节日承载的意义,远不止一顿团圆饭那么简单。从腊八开始,人们就忙着置办年货、打扫房屋,而除夕则是这场年度盛典的第一个高潮。

Image

除夕在不同地区有着各种称呼:大年夜、岁除、大晦日。农历腊月通常有三十天,所以又叫大年三十;遇到小月时,除夕就变成了腊月二十九,有些地方会称它为"二九暝"。

Image

关于"除夕"二字的含义,学者们做过不少研究。"除"表示更替,"夕"代表夜晚,合起来形象地描绘出辞旧迎新的时刻。

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古时候有种叫"夕"的怪兽,每到年末就出来害人。后来有个叫"年"的孩子发现,夕兽害怕红色、火光和响声。人们按照这个方法,果然赶走了夕兽。为了庆祝,大家穿上新衣互相拜年,这一天就被称为"除夕"。

《吕氏春秋》里还记载了另一种说法:古人在新年到来前夜,会击鼓驱赶"疫疬之鬼",这或许也是除夕习俗的起源之一。

除夕清晨,家家户户都会忙着贴春联。这些对仗工整的文字,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待。春联习俗据说始于宋代,到明清时期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甚至出现了专门研究对联的著作。

除了春联,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剪纸窗花,在门上倒贴"福"字。有些巧手的主妇会把"福"字剪成各种吉祥图案,比如寿桃、鲤鱼,为节日增添喜庆。

Image

对中国人来说,除夕最重要的莫过于全家团聚。作家梁实秋曾说,过年一定要在家乡才有味道。漂泊在外的人,到了年关只能对月长叹,哪有过年的心情?

北方的家庭通常会提前准备好年夜饭的食材,连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除夕夜包好。厨房里剁馅的声音和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奏响团圆的乐章。

Image

年夜饭桌上少不了象征吉祥的菜肴:火锅寓意红红火火,鱼代表年年有余。这些美食不仅满足味蕾,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传统除夕有许多讲究: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能打碎碗碟,不能说"没有"而要说"太多了"。这些规矩看似繁琐,实则寄托着人们祈求平安顺遂的心愿。

吃年夜饭前,很多家庭会先祭祖。请来祖先之后,供桌旁的座位就不能随意坐,更不能吵闹,以示对先人的尊敬。

随着时代发展,很多旧俗已经渐渐淡去。但无论习俗如何变化,除夕最珍贵的永远是那份阖家团圆的温暖。忙碌一年,能够和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就是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