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的阳光透过百叶窗斜斜地落在办公桌上,一杯热茶正冒着白气。办公室门被轻轻叩响,抬头看见一张陌生又带着几分腼腆的面孔。这才想起昨天微信里简短对话过的新同事,没想到她会直接捧着记事本出现在眼前。

第一印象总是带着温度。她翻开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把那个让我挂心的学生情况说得细致入微。什么时候交作业会犹豫,哪道题总卡在第二步,甚至注意到这个孩子总用绿色荧光笔划重点。这些细节像拼图碎片,在我手里突然有了完整图案。见过太多隔着屏幕的"好的""知道了",这种带着油墨香的认真反倒成了稀罕物。

Image

谈话间不断有人推门进来取材料。每次门轴转动,她都会条件反射般抬头微笑,有老师问话时立刻起身应答。这些早该习以为常的举动,在这个连电梯里都挤满低头族的时代,竟显得像出土文物般珍贵。后来才听说她是师范生,那些刻进骨子里的师道礼仪,原来真的会从眼睛里透出来。

Image

聊到带班压力时,她手指无意识绞着衬衫下摆。新班主任的兵荒马马乱谁都经历过,但说起同事们的援手,她眼睛突然亮起来。老教师递来的润喉糖,段长帮忙调解的家长会,指导老师陪她改教案到深夜——这些温暖被她像捡珍珠似的串成项链。在这个习惯把付出视为理所当然的世界里,记得每一份善意的人本身就在发光。

Image

最惊艳的是她处理早恋的法子。没有严防死守的围追堵截,而是把两个学生调成同桌放在眼皮底下。后来才知道这是她读教育心理学时记下的"禁果效应",越是压制越适得其反。现在两个孩子互相较着劲比成绩,倒成了学习小组的标杆。原来真正的教育智慧,是把难题变成成长的阶梯。

Image

茶杯见底时,窗外的银杏叶正巧落在窗台上。突然觉得教育这场马拉松,需要的就是这种带着温度的前行者。他们记得每株幼苗的纹理,懂得春风化雨的力量,更明白所有用心的付出,终将在某个秋天结成满树金黄。

纸页右下角洇开一小片茶渍,像无意盖上的印章。合上笔记本时,墙上的时钟正好走到十点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