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南浔区的治水工程成效显著,清澈的河水映照着两岸葱茏的绿意。陆志鹏用镜头记录下这片焕发新生的水域。

荣成市港西镇的海岸线上,白色风车在碧海蓝天下悠然旋转。李信君拍摄的画面里,这些风力发电机正将海风转化为清洁电能。

遵义市播州区的青山绿水间,生态旅游正焕发勃勃生机。罗星汉的相机捕捉到游客们在天然氧吧中畅游的欢快场景。

Image

中央深改委会议强调,在生态文明建设新阶段,要将降碳作为核心战略方向,构建更科学的碳排放管控体系。

今年节能宣传周期间,从空调温度设置到出行方式选择,从餐桌文明到垃圾分类,绿色生活理念正在渗透日常。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实则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集体行动。

北京朝阳区的上班族张颖每天骑行共享单车通勤,这已成为她的生活习惯。"省时又环保,还能锻炼身体。"午休时分,她取出自备餐具享用外卖,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像她这样的环保践行者正在增多。

上海街头出现的"低碳市集"吸引市民驻足,旧书交换、碳积分兑换等新颖形式让环保变得有趣。银川社区的低碳讲座则用通俗语言讲解节水节电技巧,居民们拎着环保袋满载而归。

Image

拉萨举办的藏博会开创性地实现"零碳"办会,通过碳抵消机制平衡了活动产生的排放。这种创新实践为大型活动树立了绿色标杆。

政策层面,《一次性塑料制品管理办法》《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等文件相继出台,从制度层面引导绿色消费。这些举措正在重塑人们的生活习惯。

甘孜高原上,柯拉光伏电站的蓝色光伏板与雪山相映成趣。这个全球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补项目,年发电量可满足百万家庭需求,减排效益相当于种植百万棵树木。

Image

电力数据显示,清洁能源发电量保持快速增长,风电增速达16%。12家行业协会联合发布的碳中和宣言,标志着重点行业减排行动进入新阶段。

能效提升带来的减排成效显著。过去十年间,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少用的能源相当于整个英国的年度消费量。这种以更少资源支撑更大发展的模式,正在改写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的传统关系。

Image

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等绿色产业蓬勃发展,"新三样"出口激增印证了中国制造的新优势。但在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节能降耗仍面临挑战。

工业领域蕴藏着巨大节能潜力,现有设备能效提升空间广阔。建筑节能同样关键,特别是供暖制冷系统的优化改造。这些重点领域的突破将带动整体能效提升。

从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的制度改革正在稳步推进。这项转变需要健全的统计体系支撑,既要保持政策连续性,又要把握转型节奏,确保能源安全与民生保障。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征程中,全面节约战略始终是重要基石。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完善,中国正探索一条发展与减排双赢的新路径。

数据显示,中国以全球领先的降耗速度为世界减排作出贡献。上半年经济持续恢复的同时,单位GDP能耗继续下降,绿色产业保持高速增长,印证了高质量发展与绿色转型的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