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5日,辽宁大学迎来一场特殊的"开学第一课"。在辽宁省委宣传部和省教育厅支持下,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共同参与学雷锋主题活动。
走进辽宁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分享沙龙,墙上挂满了雷锋团下乡服务的照片。作为雷锋精神发祥地,辽宁这片热土孕育了郭明义、朱天民等新时代模范人物。其中,成立七年的辽宁大学雷锋团尤为引人注目,这个由师生组成的团队长期开展扶贫助学等公益活动。
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姜涛作为雷锋团副团长,三年来带领中外青年深入贫困地区。他们不仅送去物资援助,更通过组织山区儿童参观大学校园等方式,帮助孩子们开拓视野。姜涛认为,理解雷锋精神是外国留学生认识中国的重要窗口,这种跨越国界的善意交流,正在培养更多知华友华的国际使者。
在鞍山牧牛镇的菌菇大棚里,雷锋团团长单炜军教授正在指导村民生产技术。这位农业专家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用专业知识助力乡村振兴。在他看来,高校教师更应主动担当,用实际行动践行共同富裕的理想。
校园里,巴基斯坦留学生阿姆贾德穿着红马甲忙碌的身影格外醒目。从迎新引导到防疫消杀,这个获得校级优秀志愿者称号的年轻人,把雷锋精神理解为"伟大起源于渺小"的生活哲学。他与退伍军人胡耀强组成的消杀小队,成为校园里一道温暖的风景线。
胡耀强放下自家生意投身公益的举动,印证着"爱出者爱返"的人生智慧。正如国际传播专家所言,这种植根于中华文化的向善基因,正通过无数普通人的善行,搭建起民心相通的桥梁。
这场跨越国界的雷锋精神实践,让不同肤色的青年在奉献中收获成长。当留学生们用母语写下"向雷锋学习"的感悟时,雷锋精神已然成为连接东西方文明的精神纽带。
声明:本站资源来自会员发布以及互联网公开收集,不代表本站立场,仅限学习交流使用,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如有侵权争议、不妥之处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 请用户仔细辨认内容的真实性,避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