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人物志0067:低调为官的蛮夷首领——孟获

Image

本文作者为黄昏深处,主编为萨沙,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提起孟获,熟悉《三国演义》的人都会想到那个被诸葛亮七擒七纵的南蛮首领。在小说里,这个角色被塑造成有勇无谋的蛮将形象,成为衬托诸葛亮智慧与仁德的配角。然而历史中的孟获,远比文学形象复杂得多。

史料记载中的孟获并非单纯的蛮族首领。根据蜀地史书记载,"孟"姓本是南中地区的汉族大姓。孟获更像是汉人南迁后逐渐蛮化的特殊存在——他既保留着汉族的农耕技术,又能与当地部落融洽相处。这种双重身份使他成为南中各部族认可的领袖人物。

建兴三年,南中豪族雍闿联合当地部族反叛蜀汉。在雍闿被部下所杀后,孟获被推举为新的首领。诸葛亮率军南征时,采用马谡"攻心为上"的策略,最终在盘东之战中生擒孟获。与演义中七擒七纵的戏剧性情节不同,史书记载的平叛过程仅耗时半年。

Image

诸葛亮对孟获的处理方式堪称政治智慧的典范。他不仅赦免了孟获,还打破两汉以来的治理传统,给予南中高度自治权。更关键的是,他将孟获带回成都,任命为御史中丞。这个看似简单的安排,实际上构建起蜀汉与南中之间的特殊纽带。

Image

在成都为官期间,孟获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协助诸葛亮组建了著名的无当飞军——这支由南中勇士组成的特种部队,成为蜀汉北伐的重要力量。通过孟获的居中协调,南中各部族不仅停止叛乱,还持续为蜀汉提供兵源和物资。

诸葛亮去世后,南中地区在延熙三年再度发生叛乱。有史家认为,这与孟获的离世有关。这位特殊的蛮汉领袖,生前确实起到了稳定南中的关键作用。今天在四川攀西地区,仍能找到祭祀孟获的庙宇遗迹,当地民间称他为"扫坛蛮王"。

Image

与演义中那个屡战屡败的喜剧角色不同,历史上的孟获更像是文化融合的推动者。他在蜀汉与南中之间架起桥梁,促进了中原文明与少数民族的交流。这段历史提醒我们,真实的历史人物往往比文学形象更加立体复杂。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