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报-惠州新闻网】
3位95后大学毕业生讲述创业历程 在挑战中寻找机遇
随着2024届高校毕业生陆续离校,就业选择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在众多就业路径中,自主创业正成为部分年轻人实现梦想的新选择。广东惠州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自2016年运营以来,已成功孵化172个创业团队,其中15家企业在仲恺高新区落地生根。
记者近日走访了该基地,记录下三位年轻创业者的真实故事。他们用行动证明,只要敢于突破、善于变通,就能在创业路上走得更远。
李镇坤:在变化中寻找机遇
潮汕小伙李镇坤的创业故事始于大学时代。2015年进入嘉应学院后,他先后尝试房地产营销、金融服务和服装零售多个领域。这些经历不仅让他积累了第一桶金,更培养出敏锐的商业嗅觉。
2019年毕业前夕,李镇坤与校友王宁鑫共同创立友临科技,专注软件开发。创业初期,他们几乎接遍所有能接的单子。"那时候只有一个念头,先让公司活下来。"李镇坤回忆道。
疫情时期,公司业务反而迎来转机。线上需求激增让他们的技术有了用武之地,团队从4人扩展到40多人,年营收逼近千万。如今,公司已转型为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模式,在智慧养老、线上商城等领域持续发力。
陶俊颖:标准化生产短视频
28岁的陶俊颖把短视频制作玩出了新花样。这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毕业生发现,传统视频制作流程繁琐、成本高昂。2023年成立鎏量超视后,他创新性地将视频制作模板化、流程化。
"我们把成品视频像超市商品一样明码标价,客户按需下单。"这种模式大大提升了效率,现在公司每月能产出三四百条视频,服务对象主要是外贸电商企业。
随着业务扩展,陶俊颖团队在潼侨建立了1200平米的专业拍摄基地,不仅满足自身需求,还对外开放租赁。这个看似简单的创意,让公司在激烈竞争中找到了生存空间。
涂博闻:在挫折中转型
湖北姑娘涂博闻的创业路充满波折。2022年刚成立大谷惠极科技时,她和三位伙伴满怀激情投入ERP软件开发。但市场变化让公司陷入困境,合伙人相继离开。
转机出现在遇到客户王旭亮之后。这位资深从业者的加入,让公司转向AI智能终端研发。他们开发的直播一体机集多种功能于一身,解决了用户搭建直播间的痛点。今年该项目不仅获得百万投资,还在创业大赛中斩获佳绩。
"这段经历让我明白,创业不能仅靠热情。"涂博闻说,"清晰的规划和灵活的应变同样重要。"
这三位年轻人的故事表明,创业路上没有标准答案。无论是李镇坤的多次转型,陶俊颖的流程创新,还是涂博闻的绝处逢生,都展现了当代青年创业者特有的韧性和智慧。在充满变数的市场环境中,他们用各自的方式诠释着创业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