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的人一开口,那股子特有的味道就藏不住了。不是工牌上的编号暴露身份,而是那些脱口而出的职场暗语,句句都能让人会心一笑。

"开个短会"这四个字一出来,老油条们立刻心领神会。嘴上说着十分钟,手已经默默关掉了下班闹钟。会议室里的灯总是比天边的晚霞灭得晚,十七点开始的会,能在十九点前结束都算运气好。

Image

听到"仿宋GB2312"几个字,手指会条件反射地打开页面设置。上边距3.7厘米,下边距3.5厘米,左边距2.8厘米,右边距2.6厘米,连页码该用Times New Roman五号都记得清清楚楚。有次看见小区公告栏上用黑体字贴的通知,差点没忍住掏出U盘给人改格式。

"和小李对接"这句话一出来,就知道要启动跨部门协作模式了。嘴上答应得痛快,心里已经在盘算着时间地点、对接内容、签字留痕这些细节。月底写台账的时候,少记一项都能让人抓狂。

碰上"今晚加班"的通知,特别是"明天有检查"的时候,基本意味着要在办公室扎根了。打印机不停地吞吐纸张,保温杯里的枸杞浮浮沉沉,等抱着一摞材料走出大楼,才发现月亮还挂在天上。

Image

"原则上同意"这四个字堪称官场太极的精髓。表面上是点头,潜台词却是"具体情况还要再研究"。上次报方案,领导批了"原则同意",结果来回改了三四遍才算完。

"拟同意,请刘局长审定"这短短一句话,藏着三级审批的密码。从承办人到科室负责人,再到分管领导,每个环节都不能少。新来的同事直接跳过流程把文件递给局长,急得老同事直跺脚。

Image

"政策依据"这个词已经刻进DNA里了。讨论工作先翻红头文件,提到创新先查有没有先例。有次和企业对接,对方说要尝试新做法,脱口就问有没有政策支持,说完才发现自己活像个规则守护者。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这句话一出来,就知道会议要进入正题了。从重要性讲到责任感,再到具体措施,一套组合拳下来,让人不自觉地掏出笔记本记重点。

微信里回"收到"两个字,看似简单却分量十足。不管多晚看到通知,秒回这两个字已经成为条件反射。周末在家收到工作消息,回得比家人信息还快,这就是刻在骨子里的职业习惯。

Image

领导说"简单讲几句"的时候,大家就知道事情不简单了。从第一点讲到第五点,每一点都能延伸出具体措施。等领导说完"就讲这几句",一看时间已经过去半小时。

这些暗语一出口,体制内的味道就藏不住了。不是圈内人,根本听不懂这些话背后的酸甜苦辣。你平时最常说哪句?或者听过哪些让人会心一笑的职场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