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夜读,用声音温暖你的夜晚。我是牟平区融媒主播王卫萍,今晚带来老舍散文《过年》的节选片段。

Image

记忆中最鲜活的年味,永远停留在童年时光。清晨掀开窗帘,窗外不知何时已铺满白雪。今年冬天雪下得少,总觉得少了些味道。这场雪轻轻提醒着人们,春节的脚步近了。树枝上厚厚的积雪微微颤动,仿佛也在期待春天的到来。

Image

如今在城市里奔忙,年节的气氛渐渐淡了。常常是临近除夕才突然惊觉又要过年。最让人怀念的,还是小时候在乡下过的年。那些记忆虽然久远,却像刚发生一样清晰生动。

老家在北方农村。一进腊月,过年的味道就浓了。村里供销社挤满置办年货的人。那些传统年画至今难忘,厚实的纸张散发着油墨香,在儿时的我心里,那就是过年的标志。

腊八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也意味着春节更近了。天还没亮就兴奋得睡不着,村里老人总念叨着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过年。"那时候不是每家都杀得起年猪,杀猪的人家会请乡亲们吃顿热闹饭。我们小孩子满院子跑,其实吃不了几口肉,就是喜欢那份热闹劲。

平时吃得简单,玉米饼子小米饭是家常便饭。过年就成了孩子们解馋的好时候。母亲提前几天就开始蒸年糕、蒸馒头,除夕前一天才炖肉。我总守在灶台边,眼巴巴望着锅里冒出的热气。母亲看不过去,会夹块肉给我,顾不上烫嘴就狼吞虎咽。

Image

冻梨是过年特有的美味。咬下去沙沙作响,酸甜的汁水让人回味。也只有过年时才能吃上这么金贵的水果。

写春联是过年的重头戏。父亲写得一手好字,村里人都来找他写对联。我看着毛笔在红纸上舞动,心里满是羡慕。当红艳艳的对联贴上门框,过年的喜气立刻就来了。

最期待的就是穿新衣裳。除夕前夜把新衣服翻来覆去地看,想象第二天穿上它的样子。一年到头难得添新衣,睡前要把新鞋新袜摆在枕头边,看着看着就睡着了,梦里都带着笑。

年三十那天,整个村子张灯结彩。天还没亮就被鞭炮声吵醒,父亲催着我们起床放鞭炮。放过鞭炮,就能吃到香喷喷的饺子了。

欢声笑语中,白天过得特别快。夜幕降临,万家灯火映着白雪,构成乡村最美的夜景。除夕夜总是充满温馨与期待,仿佛能看见来年的好光景。

年夜饭是全家人团聚的时刻。饺子馅里藏着硬币,谁吃到谁就有好运气。饭后要守岁,孩子们提着灯笼在村里玩耍,捡没炸响的鞭炮。玩累了随便去哪家,都能受到热情款待。

天刚亮,欢快的锣鼓声就响遍全村。秧歌队开始拜年,人们互相串门道贺,整个村子又热闹起来。这么多年过去,许多事情都淡忘了,唯独儿时过年的情景,永远刻在记忆里。

Image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人,中国现代文学巨匠,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牟平区融媒体中心主持人 王卫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