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王杰,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Image

春节与清明、端午、中秋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是民间最隆重热闹的民俗盛事。这个延续千年的节日汇集了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腊月到正月,各种习俗活动轮番上演,构成一幅生动的民俗画卷。

Image

立春时节的岁首对农耕文明意义非凡。人们在这个时节除旧布新,祈求来年五谷丰登。每逢春节临近,各地张灯结彩,年味渐浓。关于这个节日的起源,民间流传着许多引人入胜的传说。

最广为人知的是"年兽"的故事。相传古代有种叫"年"的怪兽,每逢腊月三十便上岸伤人。后来人们发现它惧怕红色、火光和巨响,于是发明了贴春联、放鞭炮的习俗。这个传说虽然充满神话色彩,却道出了春节习俗的由来。

Image

从文字学角度看,"年"字本身蕴含着农耕文明的密码。甲骨文中的"年"字上半似禾苗,下半如人形,形象展现了人与庄稼的关系。古人通过观察农作物生长周期,形成了年的概念。丰收后的祭祀活动,逐渐演变成辞旧迎新的年俗。

Image

春节习俗历经千年演变,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从腊八粥开始,到小年祭灶,再到除夕守岁,直至元宵赏灯,每个环节都承载着独特文化内涵。这些习俗既是对丰收的庆祝,也寄托着对未来的期盼。

北宋诗人王安石的《元日》生动描绘了春节景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诗句中洋溢着除旧迎新的喜悦。忙碌一年的人们在这时卸下疲惫,享受团圆时光。

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春节习俗记录着先民的生活智慧。无论是贴春联、包饺子,还是拜年、守岁,这些传统既充满生活情趣,又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些传统习俗依然焕发着独特魅力。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