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报

走上讲台教书育人,并不意味着天然拥有出色的阅读能力。现实情况是,很多教师在阅读方法上存在不足,需要通过自我教育来提升。如何通过自我学习提高阅读质量?这里分享六个实用方法。

方法一

分清阅读目的,有的放矢

Image

教师的阅读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为完成特定任务的阅读,另一类是为自我提升的阅读。

任务型阅读效率较高但容易流于表面,成长型阅读积累深厚却可能缺乏方向。理想的做法是根据不同需求灵活切换两种模式,让阅读既保持深度又富有成效。

方法二

Image

合理安排进度,循序渐进

开始阅读前,先评估书籍体量和可用时间,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遇到大部头著作时不必勉强,可以分段完成。保持阅读热情很重要,但也要避免虎头蛇尾的情况发生。

方法三

灵活运用方法,提升效果

Image

不同类型的书籍需要不同的阅读方式。经典著作值得反复研读,专业书籍需要抓住重点。掌握精读与略读的技巧,能帮助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方法四

养成记录习惯,深化理解

阅读时保持纸笔相伴,随时记录重点和感悟。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坚持深度阅读尤为重要。通过写读书笔记,不仅能加深理解,还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方法五

带着思考阅读,主动探索

阅读前先提出问题,在书中寻找答案。这种互动式阅读能让思维保持活跃。以《乡土中国》为例,通过思考书中提出的社会问题,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基层社会的特点。

方法六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Image

将阅读收获转化为实际行动。可以把读书心得融入教学设计,或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比如举办科幻作品沙龙,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表达阅读体会,这样的实践能让知识真正活起来。

(作者曹勇军系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