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之巅播撒智慧火种

Image

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侧记

Image

记者 孟歆迪 通讯员 吴安童

黄浦江畔再迎科学盛会。11月6日,以"科学向新共创未来"为主题的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拉开帷幕。27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60位国际顶尖学者跨越时空界限,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共赴这场思想盛宴。

论坛设置21场专题活动,从"碳大会"到"粮食安全论坛",从"青年科学家对话"到"女性科研者专场",每个议题都直指人类发展的核心命题。这些头脑风暴不仅展现基础科学最新进展,更在能源转型、生物安全等全球性议题上碰撞出智慧火花。

破解人类共同课题

Image

碳减排的公平性如何体现?发展中国家能源转型路径怎样设计?在气候变暖这个全球性挑战面前,科学家们展现出难得的共识。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在碳大会上表示:"气候危机需要全球协作解决,我对此持乐观态度。"

这种协作精神贯穿整个论坛。亚太地区发展专题讨论中,经济学家皮萨里德斯与医学奖得主马歇尔共同探讨后疫情时代区域合作;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坛上,各国专家为保障粮食安全出谋划策。正如物理学家朱棣文所说:"行动永远不嫌晚。"

培育明日科学之星

翻开会议日程,"青年"成为最醒目的关键词。青年科学家论坛设置五个专业分场,让新锐学者用5张PPT向顶尖前辈展示研究成果。更令人瞩目的是"科学T大会",中小学生与诺奖得主同台对话,亲手操作科学实验,在幼小心灵播下科研火种。

论坛首次设立工程科技专场,让理论科学家与一线工程师深度交流。"我们需要在实验室和车间之间架设桥梁。"主办方这样阐释初衷。而女性科学家专场则关注科研领域的性别平衡,诺奖得主莫索尔以亲身经历证明:"忽视女性智慧是科学界的巨大损失。"

构筑永久科研生态

论坛留下的不仅是思想遗产。9月揭晓的顶科协奖以千万奖金跻身全球最高规格科学奖项;11月启用的临港永久会址,标志着国际科研社区从蓝图变为现实。更值得期待的是新启动的"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学员们将接受为期一年的系统科研训练。

Image

一系列实质性举措相继落地:顶尖高校联盟成立、中学科学教育网络构建、科学家纪录片开机......这些持续发力的长效机制,让一年一度的科学盛宴真正实现"永不落幕"。当智慧火种撒向更广阔天地,人类文明的科学星河必将更加璀璨。

刊于《光明日报》2022年11月8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