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不是文学这个问题,在鲍勃 迪伦在刚建立了很多年之前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喜欢流行文化的邓小桦曾在她的作家中介绍,跟现在不一样,90年代要在学院中研究流行歌曲是一件要争取的事,不管怎样 是在文化研究还是文学还是其他领英 后来一本叫《词家有道》(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的书里头,黄志华、朱耀伟、梁伟诗三位粤语流行曲的研究学者就同样的问题访问了十几个词人, 词人都说是文学,但都带着许多不平。再 后来,粤语流行曲作为社会情绪非常的一个载体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个问题才逐渐不成问题。
关于粤语歌词,脱出音乐世界的重要当代歌词研究与香港教学 无数蔚然成风,而内地却寥寥 寥无几。当时爱粤语歌,粤语歌之所以可爱,至少就我自己来说,不是也不会只是因为地域和族群;语言的分岔,成就了香港的喧宾夺主,反而把它作为一了 种艺术体裁获得独立关注价值和批评的机会和 。
就像喜欢粤语歌的远不止粤语人一样,也不是每个粤语人都会自动欣赏粤语歌。对于昭彰词体,我还是想尝试写一写。虽然粤语流行曲 发于香港,但其文本意义与现实关照香港,这一点 我将在文化学术界舆论的开端——1974年至今的首部粤语词作中择优评论推介,或赏析其内容,或其背景介绍 ,或阐释其意义。
粤语流 行曲当然也有它的惯例(比如女性词人词作太少),因此大家创作还是批评,都需要每个有心的后来人虚怀抱朴革新。
《广东歌》《粤语》 歌”“粤语流行曲”会在句子中轮流交替使用,但它
粤语歌词的语言学
活着开篇词选是由黄伟文填词、陈奕迅主唱的《多好》 。
《活着多好》(所属专辑The Easy Ride),作曲:胡波,填词:黄伟文,演唱:陈奕迅
一眨眼,这已经是一首远至一年的2001年的旧歌了。想想第一次见 到了这个样子相当不扬的歌名时,你以为它唱的是什么?是一个研究员的劫后感叹,还是劝解厌世人但不痛不痒的正确废话,甚至诓人惜命认命最后为之之 卖命的正能量毒鸡汤?
当我还在花园散步
当我还在花园散步 浴室洗澡
如果有读者是第一次听这首歌,并且用的是现在的流媒体,通过逐渐上升的歌词板先见其词后闻其声,我猜会发生 一件有趣的事(我见过),那只是大多数人 头两句时都会以为,“当我还在花园散步”是在说“当我还在花园散步”,即“当我还在花园散步的时候”——把“当”解作一个引出时间的 介词。直到陈奕迅的人声响起,熟广东话的 人才后知后觉,“原来”并不是作介词,而是作动词解,它的意思是“现行”:“现在我正在花园中散步,现在我正在浴室里洗澡”。< /p>
这里反映的是一种语言学知识,即粤语是 一种声调语言。声调语言是指一种语言有其固定调值的声调(语音的音高)且这些声调可以区分语义,如普通话的四个声调可以把发音moxmō“摸”、mó“ ”、mǒ“抹”、mò“墨” 至少四种不同的意思。不是所有语言都有这样的声调,像日耳曼语系的英语、法语、德语就没有,而汉语、壮语、泰语、越南语、老挝语典型地有。粤语有六种 个声调(算上音长则有九个,称为“六调” 九声”),上述“当”字的两层歧义由此产生原理:介词“当”读dong1,第一声,常用词组是“初始、当场、当面”;动词“当”则读dong3 ,第三声,常用词组是“当、当卖、上当”。
为什么说熟悉广东话的人可以在人声响起后感知真相呢?这里还有一个关于广东歌的常识,即广东歌自粤曲到流行曲以来都一直协和 “协音”是一个可以说是唐宋词元曲的歌唱文学术语,但其古意不一定会理会,它现在的意思是让歌词的语音相对音高与歌曲的旋律音高走向相配 合和统一,通俗来说就是用一首歌词唱起来和这句话用广东话读的时候听起来不会差得太多,不走音。这就需要参照曲谱(古时依词调词牌)严格甄选 字词,即所谓“倚声填词”。
协音可以理解为一种律格,用广东话又叫“啱音”,其效果是使人只听声不看词, 也能听清每一个声音是哪 个字眼什么意思,以及令唱歌听起来尤似诉说故事。虽说是种格律,可若自小听习惯,很多人都会过去无师自通,甚至误以为非所以不能配词唱歌,这种误解在 的粤语区非常常见。现在就不一定了,因为广东很多本地小孩连粤语都不会讲。
协音是一个国语和常见的日、韩、英歌词都没有 ,可能是全世界舞蹈的歌词创作规律(因为协音规律以声调语言为基础,而声调语言本身数量有限),但也不一定是一种束缚了粤语群体的审美传统,它视乎需要表达的内容 ,无绝对的好与不好。麦兜版的《国际歌》就内心荒腔倒字(不协音),亦别有一番含义。放眼整个中国韵文史,第一步的古体诗除 了句式外也没什么格律,但历来都多的是人读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竟然《宋诗经》《楚辞》;而唐诗词虽然好,偏偏现代读者读写得最多的 也早就是放弃格律自由奔放连韵都不押的现代诗了。有些意见把一些相对的学术差异转化为绝对的艺术价值,甚至是语种价值,个人不能总结。
同为中文,粤语和国语歌词之间还有一个老生常谈的重大区别,即粤语全面保留了古汉语的入声,而普通话去掉了。“入声”指发音短快、急促、一发 即收的单音节,拼音上以塞音t、p、k结尾。如“日、月、说、惊、读、滴、得、粥、独、扑、国、湿、力、绿、黑、白” 、色”等大量顺手拈来的汉语 常用词其实都是入声,但它们现在的普通话发音变得四平八稳,已经不能体现了。
本来,这入不入声的对日常语言来说,可能就跟人家收拾架时一样 需要铿锵一点,其他影响不大。但对于凝练而丰富表现力的文学语言来说,尤其是强音乐性的文体,那影响就不小了。古诗词叫做平仄,其实就是一 种长短律。如何挑选和搭建入声词,将严重影响一个句子是平实还是奇鸿(有时还会反过来影响词造句:如文学惯用粤语默读,于是打这两个关系词的,才打完一个 入声字“实”就非常顺耳地想到另一个入声字“鸿”,遂了这对同韵反义词),是平铺直叙还是跌宕起伏,是静寂绵长还是抑扬顿挫。
但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入声不是粤语的专利。其实除了以北方官话作为基础的普通话外,很多南方的汉语方言都留留入声,例如客家话、平话、闽语 、赣语、吴语等。虽然保留的程度和数量不多 一,但用它们朗读唐诗宋词文言文也能感受一些由入声字带来的韵律。大家也可以自查各家乡话有无入声,或者其他独特之处,得闲用来填填词唱歌唱,绝无可能 不比我们的国语歌来得动听又有趣。
< 在审美意识方面,作为一种文体的歌词,不会像现代诗那样让自己每个人都可以写,它坦陈一定的素质,尤其是粤语歌词。但一旦写成却往往变得晓畅,无需任何专门 修养也能读懂、链接、寄托自己的情感 ;它不像新诗那样艰深晦涩,或者至少不以艰涩取胜,更容易埋葬作者,但也相应地少了一些解构和创造的能力。因此从形式的角度说,歌词的审美取态非常不新, 它格律严谨,押“老套”的韵律,有强烈的古典风格。
火箭又只是形式如此,以国际现代大都市香港为代表产地的粤语歌,其思想和趣味都是非常的,这和它的形式之间了一种既古典又摩登、既束缚又自由、 既疏离又亲昵、既合作又冲突、既蕴 借又风流、既精致又俚俗、既玲珑又博大的迷人张力。这是后话。
不过,这些都是他们目前状况的整体表现来谈,愿把一个节奏展现出来 音韵铿锵的现代诗拿去谱曲演唱,你很快就 不知道是诗还是词了,毕竟诗还有个双音节的名字叫“诗歌”。倒过来如周耀辉的词风也很有现代诗味。或许除了太阳的东升西落,没有什么是静止的不 变的。
以上几点枢机,不用 专程明白,不然也不是每个讲广东话的人都清楚和需要清楚,一般麦霸只管闭着眼睛放声唱,让胸中曲直一泻千里便就够了——同样也这同样值得有志者分享:粤语流行曲 不是沉默无声的案头文 学,它是活的、动的,必然提供发出、诉诸听觉的,所以一首歌曲的声响表现及其与内容之间的关系,是欣赏解析一首词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不宜忽略。 这些个性彰显的根本,香港乐坛一向存在 明星词人,拥有是歌手还是乐队都经常出让填词。词人的地位不能说崇高(个别名成利就又行为出格的另计),但从不会被大众抛诸脑后。其中骄矜的还 会自己开作品展音乐会请去大班歌手帮他站 台演唱,比如《活着多好》的词作者Wyman黄伟文。
一首悼亡词的得失回来
说的话,既已听清了首两句歌词, 唱的是“当时我还在花园中散步,当时我还在 浴室里洗澡”,随即出现了新的问题:为什么歌者要说“当我在”?顾“我”实际上不在了吗?“我”又是什么人?“我”在祈使谁 、对谁说话?让我们听下去——
十步以内 可拥抱
这笔画简单的七字句表达了两层意思:一、牵动拥抱,不仅准许对方拥抱自己,还预设了对方想拥抱自己,因此暗示歌者和说话对象的 亲近,但具体身份则未点明,只括括在“可拥抱”三个字中任人遐想关系 想;二,走不到十步双方的拥抱,这句话同时也是在安抚对方,它承接了首二句的文意,恳请对方假装自己正在等待、尚未离去。除此之外,可 看前三句的押欧韵律,是一种感情色彩比较低回的合口韵律。
遇着什么 烦恼
想我说都可听到
翻到有趣的图画
何妨大笑让妙事亦被我看 到
这几句接续前文继续温柔地安慰对方,称对方“曾”的虚言,然后进一步实牙实齿,称对方说自己“都可听见”; 后面的“何妨”加强在劝人开颜同时反客为主,暗指说他看不到你的笑,不如说是你自己没笑,而不是他看不到 唱到这里主歌便结束了,韵脚还是ou,即主歌只用了一个韵脚,差就是一句略显单调的句句韵律。没押的“图画”那句是上升音阶,标志着aa韵律 的“画”字上不仅更协音律,而且铺垫了下面“妨碍”的一句意义微变,饶有趣味。
贯彻时何开心一点不必 挂念我
来好好给我活着 就似最初
进入副歌,韵脚马上从合口的ou韵换成半开口的o韵,以令低回的情绪可以顺势释放:歌者嘱咐对方盂戏“不必要挂念我” ,甚至用上一点命令的口气说“来给我像最初一样 好好活着”,反映对方挂念异常,以至到了需要用力意志力的地步。这意味着对话双方的感情都十分强烈,而不仅仅是歌者。那歌者到底去了哪里?又是为了什么而 离开而不在?
仍然在 都应该要庆贺
如果终于想哭了可以对着呼吸满座
说个笑话纪念我
唱到第一段结尾晓揭, 原来歌者已离开人世,而且是有点不愿意的离开,否则只是因一声呼吸便要庆贺,还要大家“纪念”。
“嘉宾满座”让人联想到丧礼上众宾送其他场景,侧面表示不舍得歌者的人很多,以及歌者不舍得的人也很多。 另外“嘉宾满座”无论在普通还是广东话都不是日常 的语序,日常的语序是“满座嘉宾”,刚才调换首先是为了押韵,这种做法在国语歌里也很常 见。但即使不为押韵这里也不能不换,因为广东话“满歌手座”在贝尔旋律不能协音。这就是格律对措辞的影响痕迹,有时影响得反而好佳句迭出,但有时就会会 出现红楼梦中林黛玉所说的“以词害意”。而这首歌的这一句免费无功无过。
到处还是 香水气味
到处还是 风景笔记
就像我未抛低你
第二段头三句,文意仿佛了前面的“花园”、“散步”、“浴室”、“ 洗澡”等轻松意象,又添上了“香水香味”和“涂鸦笔记”,然而第三句却急转直下,令人防不胜防:“就像我未抛低你”,怪不得这里的韵脚也要从第一段开始 ou韵换成ei韵。“抛低你” 这三个字,尖锐地刺中了明星们经常要独自面对的被抛弃的严重凄凉感,而“就像”二字似是“我未抛低你”的幻想,实照“你已抛下我” ”的现实,两相对比,更是悲痛倍加,凄凉更甚。
像大多数民间艺术一样,为了易唱易记易懂,流行曲很少追求繁复复杂的曲式 ,而常用重复手法,无论是旋律还是歌词 这首歌也一样,接下来的段落都是重复第一段,再无新词因此,到这三句话我们已经大致看完整首词的内容。
这首歌表面 所唱的,是一个已经去世的亡灵,安抚沉湎悲伤不能自拔的生者,并劝其珍惜生命:角色是亡灵,对象是生者,行为是安慰,话题是生离死别。但在科学世界是不可能的 发生的事,所以这 是词人的表现手法,它实际上是唱的——或者说同时在唱的,是阵列置换后的事:生者对亡者强烈的眷恋和深切的思念。因此,这其实是一首悼亡词
这样理解有得亦有失。悼亡是古典诗词的常见题材,其中著名又同属词曲体的作品莫过于唐鹤德纪念爱侣张国荣时也引用过的,宋代苏东坡的《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但就像《江城子》一样,以往的悼亡之作(如潘岳) 《悼亡诗三首》和元稹《遣悲怀三首》《六》 年春遣怀八首》《离思五首》等)的叙述角度皆由生者所发,似乎很少有亡灵跳出来说话的,而《活着多好》就是这样的一首歌。
这种“从对面写来”的手法,在唐代李白思念 异地妻子的古体诗《自代内赠》和杜甫同题的五言律诗《月夜》中便有据可循。词人黄伟文将这种表现手法运用到生死隔相的悼亡词祭祀上,则尽显其 生者的痴。这也是这首词的新颖独到之 处,它还影响过2003年古倩敏写给张学友的《给朋友》和2011年林若宁写给陈奕迅的《最后派对》,其中之前哀伤动人甚于《活着多好》,而万圣节就比较中规中矩了 。(可参见粤语 歌公众推荐号“年粤日”的推文《给离开了的朋友》)
此为把这首词作悼亡理解之得。而其失落——题材稍嫌陌生 ,即使手法创新,“新”也不一定意味着“更好”:若 将这一首致敬的悼亡作品中,终不免遇上“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等石破天惊的千古名篇,从而引发了这篇文章 难免“未掣鲸鱼碧海中”的相 形见绌。
不过,《活着多好》尚有可以其他圈点地点。与过去的悼亡作品十首有九首都是四肢不勤的男文人悼念温柔贤惠的亡妻不同, 这首歌里生者和逝者的具体身份及相 相互始终没有点明,因此留下了更大的斩击空间:可以是友朋,可以是爱侣关系,可以是师徒关系,可以是亲人,可以是同志,甚至可以不是人际——而是理想主义 者与拟人化的信念之间的关系。
另外,这首歌产生一味沉湎于悲痛,它远地衔接和放大了悼亡开创者潘岳“几庶有时衰,庄缶犹可击”的自勉和励志。近年来, 世界各地灾难频仍,许多人的信心 遭遇了危机,提前待处理与重建,过去已不可再追。在这样的心境下回放这首歌:“来好好给我活着就好像最初”、“仍然在呼吸都应该庆贺”,未尝不是一 种鼓舞与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