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 星期四 雨
6月15日,父亲节那天收到儿子的祝福,突然意识到父亲离开已经七年了。时间过得真快,那些关于他的记忆却愈发清晰。
父亲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庄稼人,却用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为我和弟弟托起了整个天空。为了供我们上学,他省吃俭用,连件像样的衣服都舍不得买。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偶尔喝点酒成了他唯一的消遣。记得大一暑假,有天晚上父亲迟迟未归,我沿着田埂一路寻找,最后在龙井桥看见他背着木犁,月光下那个微微发抖的背影让我至今难忘。他为什么哭?是犁地时扭伤了腰,还是被生活压垮了脊梁?这个问题成了永远解不开的谜。
每次路过那座石桥,眼前总会浮现那个画面,喉咙就像被什么堵住了似的。
父亲这辈子吃过太多苦。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因为家庭成分不好,他连初中都没念完。二十六七岁还打着光棍,差点被抑郁症击垮。后来娶了村里最不起眼的姑娘,也就是我母亲。临终前他才告诉我,其实年轻时最看不上母亲,可就是这个瘦小的女人给了他一个家,让他当上了父亲。记忆中,父亲从未对母亲说过半句重话。
1994年我去省城上大学,月台上挤满送行的亲友,唯独少了父亲。头天夜里他为还清欠人家的钱,赶了三十里夜路。
现在轮到我当父亲了。和儿子相处时,我总提醒自己别摆什么家长架子。我们更像朋友,可以聊游戏,也能谈人生。这点上,我觉得比父亲当年做得开明。记忆中父亲从没打骂过我,也没提过什么要求,可我们父子间有种不用言说的默契。大概正因懂得他的不易,我们之间连争执都没有过。
儿子小时候最爱骑在我脖子上,那时我就想,这辈子都要做他的垫脚石。现在他个头蹿得比我高半头,倒成了我最得意的作品。
父爱就像老家后山的岩石,沉默却坚实。父亲这辈子没说过什么漂亮话,就爱念叨"嫩笋要高过竹"。现在才懂,他是把受过的苦都酿成了对我们的期待。那些年再难,他都没让我们饿过一顿饭。如今摸着儿子大学录取通知书,突然特别想告诉他:爸,咱们家的竹子,真的蹿高了。
上周儿子在微信上问我当父亲是什么感觉。我想了想回他:就像突然有了软肋,又长出了铠甲。
2008年接父亲来广州小住,他兴奋得像孩子似的。知道他住不惯楼房,我特意买了套带院子的房子。没想到才两年光景,脑中风就把他困在了轮椅上。2017年盖新房时,他总念叨要看着孙子娶媳妇。谁曾想新房还没封顶,他就永远合上了眼睛。这辈子他吃过的糖,还没咽下的苦多。
七年了,对父亲的思念像老酒,越存越浓。现在教育儿子时,常会突然愣住——这话当年父亲是不是也说过?原来他从未真正离开,只是化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父亲节那天,我在阳台上点了支他最爱抽的烟,看着青烟袅袅上升,忽然明白,最好的怀念就是活成让他骄傲的样子。
望着远处连绵的群山,忽然觉得每座山峰都是大地的父亲。它们不言不语,却托起了整片天空。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把这份厚重的爱,化作滋养下一代的养分。
(作者:朱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