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8月31日电(张煜欢 鲍梦妮 郭天奇)面对日益加快的老龄化进程,智慧养老正成为破解养老难题的新思路。在2023第九届中华慈孝文化节养老论坛上,多位专家围绕信息技术如何赋能养老事业展开深入讨论。

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副院长李佳在论坛上发布了最新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当前中国老龄化呈现出速度快、规模大、阶段早、结构稳的鲜明特征。这份报告特别关注到数字化浪潮与老龄化社会碰撞产生的新机遇。

研究发现,现代老年人群体呈现出健康水平提升、经济条件改善、精神需求多元等特点。他们的活动半径早已突破传统家庭范围,这对社会适老化改造提出了更高要求。报告建议,需要从市场主体、服务模式、政府管理等多个维度推进创新。

Image

李佳描绘了这样一幅未来场景:清晨醒来,老人通过智能设备就能查看睡眠质量;身体不适时,远程诊疗系统让医生可以调取日常健康数据;外出时,语音叫车服务随叫随到。这些看似科幻的场景,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Image

不过数字化带来的不只是便利。盘古智库首席专家梁春晓指出,智能设备虽然延伸了人类能力,但代际数字鸿沟仍是当前养老面临的主要挑战。如何让技术真正服务于老年人,而不是制造新的障碍,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国家层面已出台多项政策推动智慧养老发展。根据相关规划,到2025年将建成更加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梁春晓解释,智慧养老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管理等全方位服务。

在实际应用中,智慧养老已展现出多种形态。有的社区搭建云服务平台,让老人通过电视就能预约医疗服务;有的开发适老化APP,简化操作流程;还有的建立线下驿站,提供数字设备使用指导。这些尝试都在努力缩小数字鸿沟。

Image

专家认为,智慧养老的真正价值在于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同时,也能让他们的经验和智慧继续发光发热。当技术应用更加人性化,养老服务就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互帮互助的良性循环。

Image

本次论坛由中国新闻社与杭州灵隐寺共同主办,来自政府、学界、企业的代表就养老事业创新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