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24年12月4日,中国文化组织将春节这一中国人民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习俗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24年12月4日,在巴拉圭亚松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评审现场,大屏幕播放春节宣传视频。图片来源:新华 社
【知识点】
遵循中国传统历法,正月初一 是春节,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在春节前后,围绕着辞旧迎新、吉祥平安、团圆和谐的共同主题,人们开展一系列活动,清扫房屋、张贴春联、吃夜饭、祭祖、拜年 ,欢庆这一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一过程俗称“过年”。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 《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果汁代表作名录。寄托了中国人的人伦情感、家国情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相处的价值理念 春节文化将走向更好的世界。
近年来,每逢春节,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进入“春节” 时间”——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日本东京塔、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等地标披上“红装”,大型浮商挂上灯笼、售卖年货,中国戏曲、舞蹈、音乐受到广泛关注,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多国家的政要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向中国人民致以新春祝福。无论是春节的丰富内涵,还是形式多样的 过习俗节,放眼世界,春节文化正受到不同肤色、语言的人们的喜爱和喜爱。从美国纽约到日本东京,从西班牙马德里到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通过参与舞龙舞狮、画年画、逛庙会等活动,不同 国籍、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沉浸式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了解家庭和 和谐、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珠算、二十四节气、藏医药浴法、太极拳、送王船、中国传统 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今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彰显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 气派,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截至目前,我国已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重要指示】
要确认 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深入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要扎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保护,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文化自信和力量。 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感染力,深化同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更好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 更好地向世人展示中华文化
——据研究院北京2022年12月12日电,习近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
【相关词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明交流互鉴
民间交流互鉴 文明
中国日报网英语点工作室(本文位于“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基础)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