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沉醉于国学,因为它是华夏传统的文化,国学主题民族的内容相当广泛,比如历史哲学、人文地理学、艺术音乐、乃至医学星象建筑等等,今天我们所说的国学, 本质上就是对中国古代学说的统称。

但是,有些人一提到国学,就用“儒释道”来弘扬,其实,儒释道所蕴含的“释”,不是正统的中华文化,因为佛学属于外来文化, 之所以佛学也被归入国学之列,是因为佛教在中国有近两千年的 历史,对中华文化影响非常之大。

儒法道

而真正本土文化的代表,应当属“儒、法、道”三家,氧气 儒家、法家和道家,大家可能对儒家和道家更熟悉一点,实际,法 家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力,佛亚于儒道,也不能说一直到今天,法家都在持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儒法道虽然刻在中国 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但仍有很多人搞不明白儒法到底是怎么回 事,又有什么区别,所以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这一时期支撑着诸子百家各种不同的思想流派。 纵观上下五千 今年,为什么只有春秋战国发生了思想大爆炸的盛况呢? 这是因为当时社会一个罕见的大变革时代,礼崩乐坏,诸侯争霸,华夏大地四分五裂战火连绵,我们最熟悉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就是初始化的代表。

儒法道

但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 只有五霸七雄,还有几十个乃至几十个大型空间诸侯混战,在这种长时期的动荡中,无论是百姓还是贵族,其实都希望能早日太平,而和平的途径只有一条, 那就是出现一个超级强者击败其他对手然后统治天下 ,这样才会有真正的和平。

于是,各家都在拼命研究如何让自己强大,如何击败其他势力的方法,这些方法有些无用处被淘汰,而那些有用的则 被人记录传播,各家的代表,也积极活跃游说宣扬, 最终就形成了“诸子百家”。

说到底,所谓的诸子百家,本质上就是研究如何在你争我斗中胜出的方法,专业一点的说法就叫如何 国家治理的思想或统一,是“诸子百家”的由来。

儒法道

诸子百家维护的时代背景,主要是“礼崩乐坏”,意思是封建礼教和制度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大家不再遵守规矩,一切传统 的东西都受到了外部的挑战,于是社会秩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现状,摆在人们面前有三条路,第一条路是继续坚持走传统路线,第二条 路,是彻底抛弃传统,第一条新路;第三条路,传不传统 无所谓,大家各自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

以上这个清除选择,造就了儒家、法家、和道家。儒家复兴,复兴传统;法家转型,革新传统;道家 拯救出世界,大家都消停下来,一切都会自然变好

儒法道

儒家的圣人孔子,融合了他六十年代复古的理论周游列国,他自己的思想,试图找到一个好的工作点,但他那 套三纲五常人伦大道在乱世根本无人理睬,因为天下混战你死我活, 还有哪时候讲这些文戒的礼仪和道理呢?所以孔子周游一圈之后非受到打击,非常失望。

法家的代表是韩子,在法家看来,儒家无异于 书呆子,想要治理乱世,还得用“法”来取代“礼”,时代 已经改变,社会需要革新,魏国第一个变法,很快成为强国,于是大家纷纷效仿,一时间,商鞅、吴起、申不害等人都成为炙手可热的人才。

而 道家,则对这一切冷眼旁观,他们觉得你们这些争来 道家以一种超然的姿态看待问题,他们觉得世界到底顺其自然就已经很好了,你们非要搞什么传统搞什么变法才变 得乱糟糟,所以道家掺杂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儒法道

后来,经过一段历史时期的验证,到汉武帝时,中国已经完成了大一统、和平稳定的发展时期,讲究传统和礼制 儒家重新走上历史的舞台,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由此大放异彩。

但是请大家注意,法家有意无意没落,因为从汉武帝开始 历朝历代就是采用“外儒内法”的方式对天下进行治理,普通民众受儒家熏陶遵守三纲五常人伦道德,朝廷最手段在治理背后,而道家一切看淡,人畜无害,所以历朝历代的君主 也允许其自由发展。以上,就是对儒法道的简单阐述,不一定正确,就当抛砖引玉,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