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余温尚存,广西便迎来了“三月三”的欢庆时刻。#广西人上4天休4天#的话题迅速攀升至热搜榜,引发了全国网友的广泛关注与羡慕。
广西人民对此满怀期待,纷纷表示:“我要回去唱山歌,没有我,我们村可能会输。”这股浓厚的节日氛围,让人不禁对“三月三”充满了好奇。
那么,这个被全国网友羡慕的“三月三”假期究竟有何来头呢?
原来,“三月三”源自古代的“祓除畔浴”活动,是其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它被称为上巳节,这一称谓最早可追溯到汉初的文献中。《周礼》郑玄注云:“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这意味着,上巳节实际上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为重要的节日。在我国古代历法中,“巳”对应的时间正是三月,因此“上巳”便指三月的上旬。在汉代以前,上巳节定于三月上旬的巳日;而到了魏晋以后,其节期则改为农历三月初三,故又称“三月三”。
在古代,上巳节的主要活动之一便是男女相会,即青年男女借此机会表达爱慕之情,堪称古代的“情人节”。《诗经·郑风·溱洧》中就描绘了青年男女在溱水和洧水岸边游春相会的浪漫场景,这也使得“三月三”情人节的习俗得以延传至今。
如今,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如壮族、侗族、瑶族、布依族、苗族、黎族等仍保留着“三月三”这一隆重而盛大的节日。其中,“壮族三月三”更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将“壮族三月三”确定为民族传统节日并放假两天,使得“三月三”在广西正式升级为法定假日。
除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外,“三月三”还蕴含着众多与水相关的节日习俗。这些习俗经过不同朝代的演变,已变得丰富多样。除了唱山歌外,还有许多与水相关的民俗活动。
祓除畔浴是其中之一。在上巳日这一天,古人会结伴到水边举行祭礼,以春水洗涤污垢,这一习俗被称为祓禊。人们认为这样做可以除去整个冬天所积存的病害,在新的一年里保持清洁免疫、吉祥如意。
此外还有曲水流觞这一有趣的习俗。人们在举行祓楔仪式后,会坐在水渠两旁,在上游放置酒杯让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共乐,这种充满诗意的活动成为了文人雅士们喜爱的娱乐方式。
临水饮宴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会在水边设席帐一边宴饮一边吟诗作赋享受这难得的闲暇时光。这些与水相关的习俗不仅体现了古人对于自然的敬畏更展现了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时至今日“三月三”已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传递着民族的情感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个“三月三”的到来再次感受这份来自远古的韵味与美好吧!
本文综合整理自上观新闻、中国网、新京报等媒体资料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案由王子月邓婉颖撰写审核陈锐监制樊弋滋责编邓婉颖校对罗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