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市宝山区的少先队员们正积极参与“闯关任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区增添色彩。有的队员将精心创作的画作展示在社区公共区域,美化了环境;有的则与家人一起清理楼道杂物,改善居住条件;还有的小朋友在社区内捡拾垃圾,保持环境卫生整洁。此外,一些孩子每天陪伴长辈下楼检查电动车充电情况,确保消防安全。
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宝山区实施“社区小先生制”计划的一部分。今年7月,全区共有超过78,000名少先队员加入到487个社区中,参与这一特别项目。每位参与者都会被分配一个独一无二的“小先生”编号,并需完成包括最美清洁大使、堆物大作战、社区美容师在内的12项任务中的至少10项,以争取获得红领巾奖章。表现优异者还将有机会被推荐参加市级或区级其他荣誉评选。
随着暑假接近尾声,大华二村铂金华府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兼社区少工委委员刘秋芬正忙碌地统计着54位小先生的任务完成情况。通过使用“宝山社区通”平台,她能够实时查看每位小先生提交的工作记录。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模式体现了上海特有的少先队社会化改革思路——通过设计符合青少年兴趣的项目来引导他们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构建一个“有组织、有队伍、有阵地、有活动、有制度”的完整体系。
事实上,早在一年前,上海就已经着手解决基层社区如何有效开展少先队工作的问题。像刘秋芬这样的社区负责人不仅担任了党支部书记职务,还兼任了少工委委员角色,由专门的团干部负责具体的少先队事务管理。面对缺乏经验的挑战,今年夏天,团区委联合教育局推出了“社区小先生制”,使得相关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更令人欣慰的是,“社区小先生制”所涵盖的12个项目本身就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些都是我们日常工作的重点方向,我们一直希望青少年能积极参与其中,而不仅仅是旁观者。”刘秋芬表示。
期间,市少工委多次召开会议指导各区实践探索,并组织现场观摩学习宝山经验。截至目前,已有约11万名青年及其家长加入到这场共建共享的美好事业当中,预计整体参与率将提升12%。
全国少工委八届二次全体会议曾强调要大力发展少先队社会化服务体系,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支持青少年成长成才。与此同时,上海市委也提出了到2035年形成“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目标。基于此背景下,上海市少工委开始尝试整合区域内各类教育资源,打造“15分钟少先队校外幸福活动圈”,旨在让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孩子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空间。
无论是在疫苗接种点维持秩序还是探访孤寡老人,亦或是聆听老一辈讲述革命故事,这些都是宝山区小先生们的日常生活写照。他们的努力不仅促进了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也为减轻学生课外负担提供了有力支持。
“社区小先生制”自陶行知先生于1932年首次提出以来,一直被视为解决当时教育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今,这项传统再次焕发新生机,满足了家长们对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迫切需求。尽管初期部分家长担心报名流程复杂,但事实证明,这种形式深受广大家庭欢迎。
最终,所有小先生的表现都将记录在一本专属的“闯关护照”上,并由所在学校确认盖章。经过严格评审后,脱颖而出的50位金奖得主和1000位银奖得主将成为全宝山区少先队员学习的榜样。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