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红学"研究领域掀起一阵波澜。一位名叫彭昆仑的学者另辟蹊径,借助计算机技术解开了林黛玉进贾府时的年龄谜题。这位学者后来透露,他的灵感来源于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看似毫不相干的两个领域,究竟如何碰撞出智慧火花?

Image

1938年,彭昆仑生于江苏溧阳,考入北京大学地理系。课余时间他对《红楼梦》产生浓厚兴趣。70年代回到家乡任教后,他深入研究这部文学经典,逐渐成为红学专家。在研究过程中,彭昆仑特别关注书中未解之谜,比如林黛玉初入贾府时的真实年龄。

Image

红学界对此众说纷纭,有6岁、9岁、11岁、13岁等多种说法。1983年,彭昆仑接触到新兴的计算机技术,开创性地运用系统科学方法研究这个问题。他通过年表整理、相对年龄推算、总表归纳、优选分析和专家咨询五个步骤,最终借助计算机得出林黛玉进贾府时9岁的结论。这套研究方法的核心理论,正是源自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

Image

钱学森作为导弹专家,他的《工程控制论》究竟包含什么内容?50年代在美国工作期间,钱学森花费三年心血,将系统科学的研究成果汇集成30多万字的著作。这本书于1954年在美国首次出版。工程控制论作为控制论的分支,专注于解决工程系统问题,包含分析、设计和运行三个层面,对处理复杂系统工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回国担任"两弹一星"总工程师期间,钱学森的系统工程理论和组织管理技术发挥了关键作用。

1978年,经过十余年实践探索,钱学森在原有理论基础上深化研究,发表《组织管理技术——论系统工程》这篇影响深远的论文。文中不仅系统阐述系统工程与系统科学的价值,更为国家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和改革提出完整的方法论体系。上海《文汇报》用三个整版刊登这篇论文,在国内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

系统工程在古代就有成功应用案例。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汴京城火灾后,大臣丁渭创造性地采用系统工程方法修复宫殿。他先挖取周边泥土烧制砖块,形成沟壑后引水成渠,利用水道运输建材,最后用废料回填沟壑。这种"一举三得"的做法,既提高效率又节省资源,展现出系统思维的智慧。

Image

系统工程思想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日常家务到国家重大工程。1994年三峡大坝建设时,工程团队就采纳了钱学森的建议,运用系统工程理论优化资源配置,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效益。作为"国宝级"科学家,钱学森不仅在具体工程项目中贡献卓著,他创立的系统科学理论更持续影响着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