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知本咨询国企治理与管控研究院

Image

前言

国企改革正处在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回望2021年的改革历程,展望2022年的发展蓝图,如何客观评估已有成果,如何科学规划未来路径,成为摆在每个国企面前的重要课题。

2022年国企改革将围绕四个核心方向展开:治理体系透明化、契约管理刚性化、激励机制精准化、创新驱动加速化。

Image

一、治理体系透明化

过去一年,"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国企改革领域政策出台最密集、覆盖面最广的主题。从《国有企业公司章程制定管理办法》到《中央企业董事会工作规则》,再到《公司法》修订草案,一系列政策法规勾勒出一个系统完备、层次清晰、运行高效的制度框架。

构建这一治理体系的关键在于实现"透明化"。

透明化首先体现在制度设计的清晰度上。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应当是一个规则明确、结构稳定、运行顺畅的治理体系,其核心特征可以概括为"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相互制衡"。这种透明性需要依靠国家法律、企业章程和内部管理制度的多重保障,通过权责清单、议事规则等具体载体来实现。

透明化还要求实现治理功能的全面覆盖。一方面要在横向上确保党组织领导作用渗透到各治理环节,另一方面要在纵向上推动治理机制向各级子企业延伸,形成上下贯通、协调联动的有机整体。就像建造高楼大厦,既要确保每一层的结构稳固,又要保证各层之间的顺畅连接。

二、契约管理刚性化

契约精神是现代管理的基石。2021年,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在国企广泛推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真正的考验在于执行环节,特别是在年度考核和契约兑现时能否坚持原则、不打折扣。

实现契约管理的刚性化需要把握几个关键点:

目标设定要科学合理。考核指标既要体现战略导向,又要具备挑战性。一旦确定,除非遇到重大特殊情况,不应随意调整。

评价标准要客观公正。量化指标要避免人为干预,主观评价可引入第三方参与,同时加强行业对标,确保考核结果真实反映实际业绩。

结果应用要严格到位。对绩效不达标者要坚决落实退出机制,这是契约管理约束力的根本体现。如果在这个环节打折扣,整个契约管理体系就会失去公信力。

三、激励机制精准化

调动员工积极性始终是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新一轮改革中,构建精准多元的激励体系成为关键突破口。

精准激励首先要把握正确方向。正向激励应该着眼于激发内生动力,形成良性循环。它不是简单的"打补丁"或"贴膏药",而是要与约束机制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精准激励还要做到对症下药。不同岗位、不同层级的员工需求存在差异,激励措施必须因人施策、因岗施策。中化集团的"六维激励"体系就是一个成功案例,通过长短结合、物质与精神并重的方式,实现了激励效果的最大化。

四、创新驱动加速化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修订案的施行,国企科技创新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2022年需要重点建立健全研发投入、分配和考核评价三大制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加速创新需要多管齐下:

研发投入要提质增效。在确保投入强度的同时,更要关注资金使用效率和产出质量。

Image

创新组织要务实高效。各类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联盟不能止步于形式上的联合,而要尽快建立配套机制,实现实质性协同。

考核导向要突出创新。将创新成效纳入负责人业绩考核,形成倒逼机制,推动创新体系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治理透明化、契约刚性化、激励精准化、创新加速化,这四个方向构成了2022年国企改革的主旋律。虽然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各有差异,但只要紧扣这些关键环节,就一定能推动改革取得新的突破。

编辑丨叶子

Image

本文同步发布于多家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