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蒙山樵夫
每次读到唐诗里关于草的句子,总会不自觉地停下来。韩愈那句"草色遥看近却无",年轻时怎么也想不明白,明明看见了草色,为何又说"无"。直到后来才懂得,那若隐若现的草色,像极了调皮的孩子在早春的原野上躲躲藏藏,悄悄传递着春天的消息。这个简单的画面,竟让我琢磨了大半辈子。
对我们这些农村长大的孩子来说,草不只是风景。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它们填饱过我们咕咕叫的肚子。现在想起来,那些和草打交道的日子,反倒成了最温暖的记忆。
早春时节,小草刚冒出嫩芽,我们就挎着竹筐往山坡上跑。那时候哪顾得上看风景,满脑子只想着找吃的。地里刚长出来的七七菜最嫩,叶边的刺还不扎手,挖回家煮汤特别鲜。还有可以直接生吃的老鼠嘴,以及车前子、苦菜这些野菜,都成了我们填饱肚子的好东西。
等到天气暖和起来,野草长老了,我们就挖回去喂家里的牲畜。夏天是最忙的时候,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去割草。田埂上的狗尾巴草随风摇摆,牛羊最爱吃的香附草长得像韭菜一样茂盛。我们把草筐装得满满的,背起来比人还高,排着队往家走的身影,成了田间最生动的画面。
晒干的青草带着阳光的味道,是冬天喂牲口的好饲料。有些长茎草还能扎成扫帚,用起来特别顺手。到了秋冬,枯黄的野草被搂回家当柴火烧,一点都不会浪费。
人们总说草是最低贱的,把普通百姓叫做"草民"。可对我们这些穷孩子来说,草就像恩人一样。记得小时候在河边跑步,看到堤岸上开满野花,美得让人心醉。有时会想,《红楼梦》里的绛珠仙草到底是什么模样,怎么能变成林黛玉那样灵秀的姑娘。
每年十月初一给父亲上坟时,看见坟头茂密的野草,眼泪就止不住往下掉。这些草一年四季陪着父亲,比我们这些在外的子女还要尽心。添土时特意留着那些草,就像给父亲盖了床暖和的被子。
草的生命力总是让人惊叹。不管是山顶还是石缝,只要有一点泥土就能生长。白居易写"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的不就是我们这些像野草一样的庄稼人吗?虽然平凡,但每到春天都会倔强地冒出新芽,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
(写于2020年3月28日,农历庚子年三月初五日)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