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杨宝宝

8月7日迎来立秋节气。虽然名字里带着"秋"字,但今年的立秋丝毫没有秋高气爽的感觉。全国多地依然被高温笼罩,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和黄河流域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持续酷热。上海未来一周最高气温都在37度以上,南京、武汉、重庆等内陆城市更是直逼40度高温。

"从天文学角度看,立秋标志着秋季开始,但气象学上还远未入秋。"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程鹏解释道,"立秋时正值三伏天,民间有'秋老虎'的说法。不过我国地域广阔,北方部分地区早晚已有凉意,南方多数地方依然暑热难消。"

2022年8月6日,江苏淮安荷花公园里,石榴树上挂满红彤彤的果实。视觉中国 图

民间流传着"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谚语。古人通过观测天象确定节气,《历书》记载:"斗指西南维为立秋",当北斗七星斗柄指向西南方向,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就是立秋节气。

今年立秋具体时间是8月7日20时29分,已经入夜。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民俗与非遗研究室主任毕旭玲研究发现,古老的节气农谚至今仍具有科学参考价值。"节气反映太阳运行规律,气温变化本质上由太阳决定。古人通过长期观察总结的规律,与现代气象学研究结果高度吻合。"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其长短每年不尽相同。毕旭玲指出:"初伏和末伏固定为10天,中伏可能是10天或20天,取决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出现的时间。"今年三伏从7月16日持续到8月24日,共40天。

立秋之后还有处暑节气,处暑与小暑、大暑并称"三暑",都是高温时段。真正气象学意义上的秋天,需要连续5天日均气温低于22℃才能确定,目前看来还需等待。

Image

立秋时节,各地流传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程鹏介绍:"北方有'咬秋'习俗,人们相信立秋吃西瓜能清除暑气,预防秋冬腹泻。清代《津门杂记》就有相关记载。"

小朋友们啃着西瓜迎接立秋。视觉中国 图

Image

与立夏称体重相对应,立秋也有称重习俗。如果体重比立夏时减轻,称为"苦夏",需要"贴秋膘"进补。北方地区这天常吃炖肉、白切肉、饺子等食物。

近年来,"晒秋"这一传统农俗逐渐走入大众视野。上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方云博士介绍:"在江西、安徽等山区,村民利用房前屋后晾晒农作物,形成独特的民俗景观。"江西婺源篁岭将这一习俗打造成"晒秋节",成为文旅融合的成功案例,入选多项优秀案例名单。

Image

江西上饶婺源篁岭的晒秋景象。视觉中国 图

Image

方云认为:"晒秋民俗兼具景观性和仪式感。篁岭将静态的农作物晾晒转化为动态的文化展演,让游客参与其中,这种创新让传统节气文化焕发新生。"

责任编辑:张喆

校对: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