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一天,人们总爱围坐在一起,品尝香甜的月饼,仰望那轮最圆的明月。那些关于月亮的美丽传说,让这个夜晚更添几分神秘色彩。今年中秋,我也加入了赏月的行列。

晚饭后,我拉着妈妈带上望远镜来到小区门口。天空起初一片漆黑,连星星都躲了起来。等待许久,终于在天边看到一抹朦胧的光晕,几颗星星也悄悄探出头来。渐渐地,那道光越来越亮,先是弯如银钩,继而像一叶小舟,最后化作晶莹的玉盘高悬夜空。"月亮出来了!"我忍不住欢呼。清冷的月光洒向大地,为树木披上轻纱,在花瓣上跳跃。凝望月宫,仿佛能看见嫦娥怀抱玉兔,正俯瞰人间万家灯火。忽然,一片薄云飘过,为明月蒙上轻纱。月光下,连地上的蚂蚁都停下脚步,似乎在和我们一起仰望这轮明月。妈妈轻声说,对着月亮许愿能让生活圆满。我闭上眼睛,许下最朴实的愿望。

明代《西湖游览志馀》记载,中秋这天民间互赠月饼取团圆之意,或泛舟湖上赏月至天明。现代气象学告诉我们,中秋时节高气压控制,空气澄澈,月光显得格外皎洁。

Image

时光飞逝,转眼又到中秋。这个团圆的日子,除了赏月吃月饼,小区物业还准备了特别活动。早早吃过晚饭,我们全家来到活动现场。树梢上明月高悬,彩旗灯笼将小区装点得喜气洋洋。投圈、猜灯谜、贴鼻子,各种游戏让人目不暇接。望着天上的明月,我不禁想起远方的爷爷奶奶,此刻他们一定也在品尝着月饼。忽然明白,不是所有人都能团圆——执勤的警察、奔波在途的司机,他们用坚守换来万家团圆。我在心里默默为他们祝福。

Image

夜幕降临,烧烤架支起来了。桌上摆满月饼、水果和各式食材。月亮像个害羞的姑娘,时而躲在云后,时而露出笑脸。当它完全展现容颜时,整个世界都明亮起来。我们大快朵颐,表弟突然指着月亮问:"为什么不是特别圆?"妈妈笑着说:"你想想为什么呢?"表弟眨着眼睛:"肯定是猪八戒偷吃了一口!"童言无忌逗得大家开怀大笑。欢声笑语中,亲情在月光下流淌。不知不觉已近深夜,月亮升得更高,将清辉洒满庭院。

在所有节日里,我最爱中秋节。不仅因为能吃到各式月饼,更因为那轮明月总能勾起无限遐想。记得有次吃到硬皮花生月饼,觉得是次品就扔掉了。后来读到肖复兴《母亲的月饼》,才懂得过去物资匮乏时,家家自制月饼,馅料不过是杂粮混合。现在的月饼再普通,也比从前精致百倍。坐在窗前,手中的月饼和天上的月亮一样圆,这份圆满穿越时空,将过去现在未来紧紧相连。

盼望着团圆的中秋,父母却因故不能回乡。护城河畔,波光粼粼的河面倒映着万家灯火。仰望那轮主宰夜空的明月,它像君王般傲视人间。忽然懂得为何文人墨客总在中秋望月怀远,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吟咏,此刻听来格外真切。不能相见的人们,至少共享这轮明月,也算是一种诗意的团圆。

独坐院中赏月,邻居家孩子的诵诗声随风传来。稚嫩的童声吟诵着李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让我陷入沉思。恍惚间仿佛看见诗人独坐月下,与明月对饮。他眼中的孤高不是寂寞,而是更高境界的团圆。手机铃声惊醒梦境,家人催促吃团圆饭。这个中秋教会我,真正的团圆不仅在饭桌,更在心灵相通。

Image

去年中秋泛舟池塘的情景历历在目。小船轻轻摇晃,水面碎月如银。投喂鱼儿的月饼激起圈圈涟漪,恍惚间似乎看见嫦娥在月宫微笑。此刻躺在异国的床上,望着窗外的月亮,思绪早已飞回故乡。那些与亲人共度的中秋,成为记忆中最温暖的月光。

Image

中秋的月亮总是格外动人。它像母亲温柔的目光,似少女含情的眼眸,如孩童好奇的眼睛。你是千古不变的传奇,是游子思乡的寄托。在这个江南小城的中秋夜,你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五十年前的小县城,如今已成长为璀璨明珠。月光下,我仿佛看见建设者们围垦造田的身影,听见机器轰鸣的声响。这轮明月,记录着奋斗的足迹。

孩子们放飞孔明灯的画面最是动人。点点灯火升空,承载着纯真的愿望。朋友圈里,红烛笑脸交织成喜庆的画卷。"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轮照亮千古的明月,依然用她温柔的光芒,抚慰着每个仰望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