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克大娃娃菜1块钱”、“2斤本地乌白菜1.1元”、“0.99元一盒鸡蛋(6个)”……最近,社区团购的热度持续攀升,各大平台纷纷推出低价菜品吸引消费者。面对诱人的价格,越来越多市民开始尝试这种新型购物方式。
在阜城,社区团购的运营情况如何?给市民生活带来哪些变化?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实地走访。
社区团购正在阜城快速扩张。或许你对这个名词不太熟悉,但多多买菜、美团优选、橙心优选这些平台名称一定有所耳闻。如果你在社区周边经营着一家小店,不管是超市、快递点还是奶茶店,很可能已经被多家平台的业务员拜访过,说不定已经成为多个平台的"团长"。这些团长负责在微信群发布促销信息,接收配送货物,再通知居民前来取货。
这种以社区为单位、依托社群进行交易,通过团长推荐商品的电商模式就是社区团购。这种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2014年,随着微信生态的完善和供应链的发展,2018年迎来爆发期。今年9月,随着美团、拼多多、滴滴等巨头的加入,阿里也通过盒马优选事业部布局这一领域。
阜城本地的社区团购同样发展迅速。除了全国性平台外,商厦菜递、田园居等本地商家也在积极开拓这块市场。
价格优势是社区团购吸引消费者的关键。多个平台上的菜价明显低于传统市场:娃娃菜每斤0.88元,金针菇300克1.99元,胡萝卜300克仅需1元。宝龙小区的王情表示,疫情后她养成了线上买菜的习惯,现在加入了3个团购群,不仅价格实惠,取货也很方便。
这种新模式给传统菜贩带来不小压力。从业十多年的王山说,某些平台的特价商品比他的进货价还低,导致日营业额下降近300元。不过多数摊主认为,中老年顾客还是更习惯在菜市场挑选新鲜食材。
社区团购的提货点遍布城市各个角落。丽丰一品的王丽同时担任多个平台的团长,但每天订单量只有20-30单,收益有限。附近600米范围内就有19个提货点,包括烟酒店、宾馆等各类场所,但多数每天只有零星几单。金鹰巷一位水果店主尝试后很快放弃,认为市场还需要时间培育。
50多岁的刘女士觉得操作流程太复杂:"要注册、定位、找提货点,第二天才能拿到货,特价商品还有限购,实际省不了多少钱。"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指出,社区团购仍处于发展初期。虽然省去了摊位费等中间环节,但运输仓储成本仍然较高。本地商家在与巨头的价格战中处于劣势。
当前关于社区团购的讨论中,除了对传统菜贩影响的关注外,更多人期待互联网企业能将资源投入到科技创新领域。在关键技术面临"卡脖子"的背景下,拥有雄厚资源的互联网巨头理应承担更多科技创新责任,而不是仅仅聚焦于生活消费领域的流量争夺。未来的发展空间和可能性,远比眼前的商业利益更值得关注。
记者 汪乐意/文 王彪/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