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情思感言(随笔)
——写在教师节
文/刘培华
最近琐事缠身,一直没顾上提笔。前些天整理手机备忘录,翻到几页未完成的草稿。那些零散的文字突然有了温度,趁着教师节这个特别的日子,把它们连缀成篇,也算是对那段青葱岁月的交代。
在利津县北岭公社薄庄中学求学的日子,像老电影般在脑海里闪回。初中四年半的光阴,从1970年延续到1974年。那时节,多少人被时代的浪潮裹挟,我也不例外。两次初中毕业,两次与高中失之交臂,父亲的国民党身份像道无形的墙。如今想来,那段"本科初中"的经历,反倒成了最珍贵的收藏。
五十年光阴弹指过。当年那群十三四岁的少年,如今都已鬓角染霜。有人顺遂,有人坎坷,但薄庄中学夯实的底色始终未变。特别记得那些老师,在动荡年月里依然坚守讲台,用知识为我们筑起避风港。后来北岭乡能在恢复高考时崭露头角,那些挑灯批改作业的身影功不可没。虽然母校已消失在乡镇合并的浪潮中,但琅琅书声永远回荡在记忆里。
这些年,初五级的同学常借各种由头相聚。老班长薄官和与"秘书长"杨俊玉张罗得最勤。AA制的规矩总被悄悄打破,总有人抢着买单,倒成了我们这群老小孩之间的趣味游戏。每次举杯,话题总会绕回当年的教室、操场,还有那些刻进生命的教诲。
去年夏天聚会,不知谁提起该去看看老师。这个念头像火星,瞬间点燃了所有人。听说多数老师都在家乡安度晚年,当地政府照顾得周到,心里才踏实些。虽然琐事绊脚,这个约定却像颗种子,在每个人心里生了根。等秋凉叶落时,该回去看看了。
趁着记忆还未褪色,整理了份师生名录。那些名字是岁月的书签,轻轻一翻,就能回到蝉鸣悠长的午后。第三十七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愿所有老师身体康健,愿同窗们平安顺遂,更愿故乡的教育沃土永远滋养新苗。
乡隐居士 辛丑教师节匆就于黄河入海口鸣丁书屋
作者简介:
刘培华,笔名乡隐居士,57年生,山东利津人。中国散文学会、中国煤矿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各大报刊。现为《中国乡村》杂志散文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