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清晨,阳光温柔地洒在石板路上。和爸妈走进紫阳公园时,迎面撞见几个不和谐的画面:三四岁的孩子踩着朱熹雕塑的底座攀爬,大人在旁边举着手机拍照;休息长椅上散落着零食包装,石桌旁躺着揉成团的纸巾;草坪里藏着烟头,像被随意丢弃的秘密。清洁工阿姨弯腰扫起一片瓜子壳,我问她每天要清理多少垃圾,她头也不抬地说:"少说百来斤吧。"
那些被踩弯的草茎,那些黏在雕塑上的鞋印,突然让我想起教室墙上贴着的"文明公约"。杨柳枝条轻拂过石凳,本该是歇脚的好地方,现在却堆着喝剩的奶茶杯。其实文明很简单——公交车上挪一挪让出空位,过马路时多等几秒红灯,就像随手捡起风中打转的糖纸,不过是一弯腰的事。
正想着,几张广告单突然扑到脚边。追着翻飞的纸片跑过小桥,抓住时才发现是某培训班的宣传单。垃圾箱就在转角处,吞下废纸时发出满足的闷响。抬头找爸妈,他们的背影已经融进晨练的人群里,我小跑着追上去,鞋底沾着新开的槐花瓣。
春日的敏月公园像打翻的调色盘。桥头花坛里,三角梅泼辣地红着,衬得石桥栏杆上的小狮子都活泼了几分。租来的电动船在湖面划出银线,弟弟突然探身撩水花,惊得鱼儿四散。船头撞上渔网的瞬间,爸爸手忙脚乱倒船的样子,逗得我们笑作一团。蹦床区更热闹,孩子们像刚出笼的麻雀,在充气城堡里钻来钻去,骑在塑料马上假装自己是将军。
杨家山公园的春游属于各种声音。班主任宣布表演节目才能吃零食时全班的哀嚎,玩老鹰捉小鸡时踩到野餐布的尖叫,还有集体照快门按下的"咔嚓"声。桃树枝桠间漏下的光斑,在同学们的笑脸上跳来跳去。
金花茶公园的池塘藏着整个春天。睡莲还蜷着花苞,荷叶已经铺成翡翠盘子。雨点突然砸下来,水面泛起无数小酒窝,雨停后莲叶托着水珠晃悠,像捧着钻石的掌心。柳条蘸水写字,小鱼啄食树影,木桥被雨水洗出深褐色的纹理。蹲得太久看蜻蜓,起身时差点栽进水里,幸好抓住潮湿的栏杆。
湿地公园的黄昏是场光影魔术。白鹭掠过芦苇荡,惊起一串水珠。踩过吱呀作响的木板栈道,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老长。爸爸指给我看那些挂在树梢的风筝残骸,说它们像不像逃学的云朵。妈妈突然小声惊呼,原来草丛里窜出只花斑野猫,叼着鱼骨飞快地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