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日,除了中小学生要返校,适龄小宝宝们也开始了自己的校园生活。这意味着小宝宝们要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第一次和陌生的老师、 同学们在一起、第一次在幼儿园里吃饭……幼儿园里 ,一场场“哭闹大战”即将上演。
幼儿园第一天,哭声是“主调”
“妈妈妈妈,我不上幼儿园。”开学当天 ,三周岁的童童去幼儿园报道,妈妈刚拿起童童的书包,童童就抱 住妈妈的背着哭闹起来。这是童童第一天上幼儿园,就让妈妈措手不及。
童妈妈连哄带骗,将童童送进幼儿园,看到妈妈要离开, 童童哭得更厉害,童妈妈一狠心,关起教室门转身就走。 拼命从窗户里寻找妈妈的身影,看着妈妈已经离去,哭得更撕心裂肺。
幼儿园老师一边哄童子一边作家苦笑道:“刚上学的孩子 大部分都是这样……”话还没说完,旁边还有两个小男孩哭了, 扯着嗓子喊“妈妈”,几位老师挨个哄着。
而幼儿园门口,一出“哭闹大戏”也正演:有的小孩搂住妈妈的脖子大哭, 不肯放手,老师只能帮忙“夺”过小孩;有的拉着门栏又喊又叫, 死活不肯进幼儿园;也有的,无声哭着,瘪瘪小嘴委屈地和妈妈告别。
面对幼儿园里这起彼伏的哭声,幼儿园叶园长说:“第一天来 上幼儿园,哭是正常的,毕竟孩子还小,一下子在陌生的环 陌生的人,会不适应。一般经过三天,慢一个礼拜的适应,就不太会哭了。”
为了哄睡的孩子们,幼儿园老师使劲了浑身解数, 有抱一抱孩子的、有用的玩具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有唱歌哄哄的 的,有带小朋友做游戏的。的,哭声成少了。
园外家长,默默泪两行
打开微信朋友圈,看到不 少新生家长来倾诉的心情。一位家长这样写道:“宝宝你现在还哭吗?猜到你肯吗?” 定会哭,妈妈都不敢送你进幼儿园的门口,让外婆带你去。瞧见你抱住外婆,朝我的方向哭呼唤,妈妈心都碎了。宝贝,我们要一起坚定 哦,在幼儿园做个听话的好孩子。”
那头是孩 子们舍不得离开家长哭啕大哭,这头是家长们在离开孩子后背身偷偷地抹了眼泪。“看着他哭得这么可怜,都想把他带回家不要上幼儿园算了。”一位网友 刚送完孩子的年轻妈妈这样说。艺术家看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告示 另外,有悄悄走到教室的窗户下,从那里观察小孩子们的举动,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9月1日也是欣欣上学的第一天,欣欣的妈妈告诉作家 :“早上看到孩子哭,我也哭了,第一次哭得那么可怜 现在才十点半,我已经给老师打了好几个电话了,问我的欣欣有没有哭,课间餐吃得怎么样,有没有上厕所,紧张得要命。”
在仓库转了一圈,工作人员发现有好几位妈妈的身影,有在陪护的小孩子 做游戏,有的在安抚宝宝轻轻地说着话,叶园长和我们说:“这是几位新生的家长,只有在开学天可以留在这里陪一会孩子,一般我们都建议家长仓库 就走。否则这样的孩子会更依赖家长,更难适应新环境。”
6种哭法,乐翻家长
又到一季入院时啊,不知道幼儿园新小朋友入院头几天都哭成什么样啊?有网友总结了 下,大约有以下几种哭泣法:
1.无数哭泣型,即从家 门口一直出来哭到幼儿园,在幼儿园还是不停地哭,时而低声抽泣,时而大声啼哭,短则一周,极其个别可能长达三个月,
2.哭闹型,有 行为上的反抗,比如扔东西,甚至会打人、踢人、赖在地上 这类孩子一般都比较外向好动,喜欢从行动上发泄不满。
3.默默含泪型,一般都是安静站立,但能看出来内心很难受,却很难受。 不用行动表达,大多数类型的孩子性格都具有深刻的内在倾向,但并非绝对。
4.综合型,即兼具上述各种情况,怎么发泄舒适怎么来。
5.受人影响型,自己不哭,一旦其他孩子哭了, 由于被带动哭起来,这种类型的孩子一般比较有同感 情心,喜欢关心别人。
6.后哭型,即新入园时他不哭,等其他孩子情绪都平复了,他反而大哭起来,这类孩子一般喜欢刺激, 入园后没有新鲜感,他就会厌烦从而哭闹起来
几个防哭小妙招
同样是第一天上学的赵妹妹就没有哭,她开开心心地和妈妈说再见,看得见旁边的家长 非常“羡慕”,纷纷来向赵妈妈取经:你家小孩怎么办 赵妈妈说:“上学之前,我告诉我女儿,只有表现得好的孩子、听话的孩子才能上幼儿园,那里有和玩具,很好玩的。后来每次表扬,她都会 问我妈妈我可以 上幼儿园了吗,我就很开心,我的方法奏效了。”
赵妈妈的这种方法也得到了幼儿园老师的认可。老师说,家长千万不能给孩子灌输“ 再哭就给你送幼儿园”、“不听话送” “去给幼儿园老师,让她们教你”等思想,让孩子对幼儿园、老师对幼儿园产生一种“抵触”的情绪,应该正确教导孩子,幼儿园还是一个很快乐的大家庭,让孩子有心理准备。 ,家长平时要多带 孩子出去,与其他小动物交流,培养孩子的交流能力、适应能力,减少小动物对家长的依赖。 询问幼儿在幼儿园的一天,分享快乐;及时与老师沟通,让老师充分了解宝宝,以便更好的照顾宝宝;要注意精神引导,比如老师夸宝宝了、幼儿园宝宝真多、宝贝今天没有哭真勇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