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颗真心,传作文真经。
大家好!今天是第六届“开心杯”第一期(对应教材:三四五年级1-4单元,六七八年级1-3单元)揭晓结果的日子。开心作文研究中心组织赛事实现闭环管理,赛前发布赛题和评选要求,赛后进行赛事结果直播,赛事规范。从第四届开心杯开始,已参加开心杯数次活动,一二三等奖、优秀奖每次均有获得。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特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并附上期末作文预测及满分范文。
第六届第一期投稿获奖总况,含金量高!
共22位同学获奖(一等奖空缺)
延伸阅读,重磅推荐
开心杯,开心呗——阿宝老师的“作文经”(一九九)
【版块一】
特等奖指导教师经验谈:
【2、3年级】特等奖指导老师教学分享(附特等奖全文查看方式)
【4~6年级】特等奖指导老师教学分享(附特等奖全文查看方式)
【7年级】特等奖指导老师教学分享(附特等奖全文查看方式)
特等奖作品部分截图:
三年级特等奖《蒲公英》
四年级特等奖《我的乐园》
五年级特等奖《充满爱的帽子》
六年级特等奖《家乡的风俗——中秋烧塔》
【版块二】
现将直播活动笔记整理如下,为同学们今后参赛提供参考。
第六届“开心杯”第一期3年级评选总结
重磅推荐阅读3年级下册 | 期末作文预测及满分范文3年级下册 | 期末作文预测及满分范文
{ 第一单元:我的植物朋友 }
本单元要求学生选择一种植物进行观察,并把自己观察到的、感受到的内容写下来。评审时看重习作能否从不同角度、有序地对植物进行描写,以及能否写出观察感受。
未获奖原因
未获奖的投稿习作大多有以下问题:
一是描写角度比较单一,不少描写花朵的习作只着重描写了花朵开放时的姿态,句式也基本是“有的……有的……有的……”,千篇一律的描写无法使习作脱颖而出。建议大家写写植物其他方面的内容,如植物的根、茎、叶、果等等,还可以描写闻到的气味、摸到的触感、尝到的味道等内容,这样习作内容才更丰富。
二是没有把握好重点,有部分小作者写作时大段仿写课文《荷花》联想的内容、大篇幅介绍植物的某种用途或某种精神品质,反而对自己观察到的内容缺少描写。
三是堆砌辞藻,有些习作过分追求修辞手法的使用,反而使观察所得失去了真实性。
获奖亮点
获奖习作能运用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官对植物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描写,并能条理清晰地把观察所得写出来。
部分习作还写出了“我”与植物朋友的互动,如“每天放学回来,我都会把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告诉我的草莓朋友,一起分享我的小快乐……”,让读者也能感受到小作者与植物之间的朋友情谊。
获得更高奖项的习作,则在以下方面更为出色:一是习作思路清晰,如按时间顺序或由远到近的顺序写出观察所得,或者中间每个段落着重描写植物朋友1~2个方面的特点。二是恰当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优美。三是有些习作能在结尾表达自己对植物朋友的情感,如赞扬植物朋友的某种精神品质,或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 第二单元:看图画,写一写 }
本单元习作要求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并适当展开想象,写写图画里的人可能会说什么、做什么。
评审时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能否清楚完整地写出图画内容,且图文相符;二是习作内容是否主次分明,即是否重点写了近处三个人在做什么;三是能否适当加入想象的内容,即是否写出人物的动作、语言,风筝的样子、姿态等内容。
未获奖原因
未获奖习作问题主要有:
一、没有把图画内容写清楚具体。不少未获奖习作只是把人物放风筝的过程几笔带过,没有具体写出人物的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不够清楚。
二、图文不符,内容错漏。如有的习作中,拿蝴蝶风筝的小女孩不见了;有的习作描写不准确,近处是三个小朋友在放风筝,却写成了叔叔教小朋友放风筝。
获奖亮点
大部分获奖作文都能清楚、准确地写出图画里的内容,且主次分明,重点写了近处三个小朋友放风筝时的画面。
获得更高奖项的习作,主要是能把画面写“活”,体现在:一、能根据生活经历,适当发挥想象,写出画面外的内容。如描写春天的景色、朋友之间互相鼓励的话、成功放飞风筝后大家欢呼的声音等等;二、把放风筝的过程写得比较具体,能运用一系列动词写出放风筝的经过,使画面变得生动有趣。
有少部分获奖习作会在结尾升华主旨,如“放飞风筝,更是放飞我们的理想——愿我们的理想也像风筝一样翱翔在天空”。
{ 第三单元:中华传统节日 }
本单元习作要求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或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评审时主要关注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否按一定顺序写清楚过节过程或印象深刻的事,二是能否适当加入自己过节时的心情、感受或收获。
未获奖原因
未获奖的投稿习作大多有以下问题:
一、没有选择印象深刻的事写。如有些习作把春节一天中做过的事都写了出来,像是在写“流水账”,没有突出写印象深刻的内容。建议写作时可以先把一天中做过的事在草稿纸上罗列出来,再选择其中1-2件最有趣、最好玩、最想和大家分享的事写,其他内容不写或略写。
二、过节过程或印象深刻的事没有展开写。不少习作虽然写了过节的过程或选了印象深刻的事情写,如写元宵节包汤圆或放烟花,但只是用2-3句话简单写出。建议大家写记忆深刻的节日过程或故事时,用上一连串的动词进行描述,并适当加上人物的语言、心情等内容。
获奖亮点
获奖习作能按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或其他顺序,清楚地写出自己家过节的过程,或发生的有趣好玩的故事。
获得更高奖项的习作,主要是能把过节过程或印象深刻的事写得生动具体,主要体现在:一、能运用准确的动词写出经过,如写作青团,“荷叶则要用手向外顺捋,叶尖下折弯,按顺时针方向在框架底部粘牢”。二、能在习作写出自己的心情、感受,让读者读后也感受到节日快乐、热闹的气氛。如“顿时,我成了‘白胡子老爷爷’,因为那白白的糯米全粘到我下巴上了,真有趣。那甜甜的枣儿,则让我觉得异常甜蜜。”
{ 第四单元: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
本单元习作要求按顺序写出实验过程,并能结合实验进程,写出实验现象、有趣发现、心情变化等内容,最后能将实验结果和实验原理写清楚。因此,评审时会看重习作能否用准确的言语写清楚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实验原理等内容,以及能否适当写出自己的心情、有趣的发现等内容。
未获奖原因
未获奖的投稿习作大多有以下问题:
一、没有按照习作要求来写,有的孩子写的是课堂上看老师和同学做的实验,而不是自己亲自动手做的实验。
二、没有把握好写作重点,对于实验经过描写少、写得不够清楚,侧重于写实验准备、实验结果、介绍实验原理等内容。
获奖亮点
获奖的习作能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按时间顺序,把实验过程写清楚、写具体,还可以把做实验时的心情和有趣的发现写出来。
获得更高奖项的习作,会用准确的语言来描写“我”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还会加入心理、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写出“自己”以及周围人在做小实验时的神情、动作等,把实验过程写得很真实、生动。
部分获得高奖项习作,还能从生活场景引入,写出做实验的前因,如冬天梳头发,头发会竖起,于是决定和家人一起做了静电实验。
延伸阅读三下单元作文总复习(上)——阿宝老师的“作文经”(二九三)
第六届“开心杯”第一期4年级评选总结
重磅推荐阅读4年级下册 | 期末作文预测及满分范文4年级下册 | 期末作文预测及满分范文
{ 第一单元:我的乐园 }
本单元写作的主题是“我的乐园”,要求学生选定一个具体的地点,把自己快乐的感受用文字清楚地表达出来。本次评审主要看重是否把乐园的样子以及在乐园中的活动写清楚,是否能表达出自己快乐的感受。
未获奖原因
部分未获奖习作偏离了写作重点,大量描写乐园的景色,缺少“我”的快乐体验;或在写乐园时重点描写了其他人的活动,主角成了他人。例如写菜园时重点写了爷爷的活动,或者写篮球场时重点描写了篮球比赛上队友。
还有的习作没有围绕“乐”字来写,所写事情甚至与“乐”相反,无法体现快乐的心情。
获奖亮点
获奖习作能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如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介绍乐园以及“我”在乐园的活动,或者先描绘乐园的样子,再介绍活动,围绕“乐”字写出在乐园中的独特体验,表达快乐的心情。
获得高奖项的习作自然更胜一筹,或选材新颖,例如,有同学将厨房作为自己的童话王国一般的乐园,又将锅碗瓢盆比作“文武百官”,读完让人忍俊不禁;或语言独具特色,有的习作语言优美,修辞手法用得恰到好处,有的习作长短句错落,语言富有节奏感。
{ 第二单元:我的奇思妙想 }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写自己发明的一件东西,可以从样子、功能两个方面介绍。本次评审主要看重是否能发挥大胆且合理的想象,写出新奇的发明;是否能按照一定顺序,把发明物的外形和功能介绍清楚。
未获奖原因
本单元的部分习作选材无新意,集中在想象发明书包、会飞的汽车、移动的房子等等。有不少习作脱离现实,已超出科学范畴,想象出万能事物,可以实现超多功能,甚至可以上天入地,过于夸张。
获奖亮点
获奖习作能结合现有科技,从实际出发发挥想象,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也能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写清楚发明的东西的样子和功能。
获得更高奖项的习作,想法更是让人眼前一亮,例如结合课文《琥珀》相关知识,想象出发明“琥珀制造间”;还有的小作者关注到残障人士的需求,从实际出发,为残障人士提供便利,发明出智能导盲犬,智能轮椅等。
{ 第三单元:轻叩诗歌大门 }
本单元主要是诗歌创作,评审过程中,主要是看诗歌是否表达出作者的感受,写出真情实感;诗歌语言是否具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等。
未获奖原因
部分未获奖习作缺乏韵律感和节奏感,读起来没有抑扬顿挫之感。写诗时建议多使用长短句、叠词或拟声词等,并尝试押韵。
有些诗歌内容空洞无物,或缺乏中心思想,或所描写的要素过多,大量堆砌优美语句,缺乏真情实感。也有部分诗歌口语化严重,语言缺乏诗歌的美感。
获奖亮点
获奖习作能从生活中选材,选择适合的意象,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独特的感受,同时能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使语言优美,朗朗上口,有节奏感。
本单元有不少想象力丰富,充满童真童趣的诗歌获得更高奖项,例如“流星脚步匆匆,是去参加小行星的盛会”“星星碎了,化成一只只萤火虫”“裂缝是大地的皱纹”等,富有趣味性。
{ 第四单元:我的动物朋友 }
本单元要求我们先选择课本给出的一个情境或创设一个情境,再根据情境需求从多方面介绍动物朋友,并写出动物的特点。评审时主要从三个方面考察,一、有无选择或创设情境,二、是否根据情景需要写出动作特点,三、是否突出“我的朋友”,表达对动物朋友的喜爱之情。
未获奖原因
未获奖的习作大部分忽略了习作中最重要的要求——根据情境介绍动物,一上来就开始介绍自己的动物朋友,并未创设情境,又或者后文对动物的介绍未能紧扣情境需求。
获奖亮点
本单元的获奖习作都能根据情景需要重点描写“动物朋友”的特点,如寻找动物,则重点描述外形上的特点;寄养动物,需要介绍清楚动物的习性;送养动物,则写出动物的可爱之处。
而部分获得高奖项的也能运用恰当的事例证明动物朋友特点,并用生动亲切的语言描写动物,在文中也能与读者对象进行互动,不仅体现与“动物朋友”的情感,也充满亲切感。
延伸阅读四下单元作文总复习(上)——阿宝老师的“作文经”(二九九)
第六届“开心杯”第一期5年级评选总结
重磅推荐阅读5年级下册 | 期末作文预测及满分范文5年级下册 | 期末作文预测及满分范文
{ 第一单元:那一刻,我长大了 }
本单元的题目是“那一刻,我长大了”,习作要求写一件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评审重点是看有没有把“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具体”就是从多个方面写,如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等等,力求写出事情发生的细节。
未获奖原因
未获奖的习作问题主要集中在:一,所写事情的“那一刻”不够明确,没有挑选事情过程中某一特定环节或某一幕特定场景作为重点具体写,而是笔墨均匀地叙写事情;二,成长的感悟不够明确具体,只是用一两句话点题,而没有展开写,把自己的收获、想法等写清楚、写深刻;三,选材普通,内容雷同,大多是学骑自行车、家人生病、送伞、做家务、走夜路等。
建议从自己生活真实经历出发,尽量回想那些真正带给自己情绪触动或是引发自己深思的经历去写。比如有的习作写自己的妹妹一起玩,让妹妹捡回滚落水沟的小球。当自己看到妹妹捡球的背影、努力下探的手臂、紧皱的眉头等等,自己深受触动。抓住这样的事情去写,再进一步思考自己收获成长的地方,写清自己的想法,就能写得更好了。
获奖亮点
获奖习作都能从生活中选取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来写,运用神态、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来把“那一刻”写具体,写出真实感受。
高奖项的获奖习作,语言表达、选材构思、情感流露等方面会更胜一筹。如有一篇习作写“我”无心伤害了妹妹后,用了四个“万一”,逐层剖析“我”的内心,不但有对心理活动的描写,还能写得有层次、有变化,更容易把成长的感悟写深刻。
{ 第二单元:写读后感 }
该单元习作围绕读后感展开,要求把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产生的感想写下来,重点还要求学生把自己对文章或书籍的理解、思考等写具体。写具体的方式有很多,关键在于“感有所依”。
未获奖原因
未获奖的习作中,有些写成了推荐一本书或书评。如在开篇就写“我推荐的书是……”“我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接下来都在以推荐的口吻来写。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写读后感”和五年级上册“推荐一本书”的区别。
未获奖的习作的另一普遍问题就是习作重点有偏差,把文章、书籍内容介绍得过于详细,却只用一两句句子简单概括自己的感想,不知如何进一步说明白自己的想法。
其实,小学阶段写读后感并没有那么高的要求,该怎么把抽象的想法写具体呢?大家只要做到由书籍文章内容联系现实中或历史上的其他相似情况,并尽量回扣自己的感想去写,或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写清自己的想法,能够自圆其说,就可以写得比较好了。
综上所述,本单元习作,建议大家:不论你的感想是否新颖、深刻,要时刻谨记,基于文本内容,努力把自己的感想阐述清楚,不论是结合个人经历还是他人事例,或是联系其他相关的内容来写,都要回扣“感想”,阐明自己的感悟。
获奖亮点
获奖习作都做到了先简单介绍文章或书的内容,或重点介绍印象最深刻的内容,再选择感触最深的一两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达到了基本的习作要求。
本单元习作的获奖作品,感想角度相对“小”而新颖,且阐述较为清楚。比如有学生读《三国演义》,得出“谨慎为王”的感悟;还有学生读《西游记》,阐述自己“活出自我”的感悟收获。
{ 第三单元:学写简单的汉字研究报告 }
本单元主要要求学生写一篇简单的汉字研究报告,报告格式是否规范,研究方法是否合理有效,资料是否准确可信并经过整理,以及结论是否完整简明、对应提问等等,这些都是评审本单元看重的地方。
未获奖原因
未获奖的习作主要问题在于结论部分分点不够合理,“答非所问”。例如习作《关于“赵”姓的研究报告》,习作提出了“赵”姓是怎么来的,姓“赵”的名人有哪些,我国现在姓“赵”的人多吗,主要分布在哪里,这四个问题。第三个问题“我国现在姓“赵”的人多吗”可能资料比较少,且和第四个问题同属于“赵”姓人口现状问题,就有学生简单地把两个结论放在同一段写,导致结论和提出的问题并不是一一对应。
建议大家在写这一类习作时,首先明确格式要求,其次可以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一些简单分析,最后保证所得出的结论确实解决了提出的问题,并尽量简洁明了。
获奖亮点
本单元获奖习作在达到研究报告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最大的亮点在于:在搜集资料以后,适当地进行资料分析,得出的研究结论更令人信服。比如一等奖《关于“闫”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中,学生由自己的生活疑惑提出问题,随后紧扣问题收集了丰富且有助于解决问题的资料,接着对资料部分资料进行了必要的分析,最终分点得出自己的结论,行文整洁有序,内容有说服力。
{ 第四单元:他____了 }
本单元的主题是“他____了”,要求围绕一个人,写一件事,描写事情中人物的神态、动作等外在表现,表现人物的内心。其中,通过描写人物外在表现反映人物内心,是单元的习作重点。
值得注意的是,教材中对于题目横线所填内容没有做明确要求,但有一定的指向,最好能填写比如“伤心”“陶醉”等持续时间相对比较久的、可观察的情绪状态。当然,你也可以写“他笑了”“他成功了”等,那么习作中对于人物状态的描写就要紧扣“笑”和“成功”来写,描写的重点也应该落在写人物“开心”的外在表现。
未获奖原因
未获奖的习作大多没有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语文课本给了我们提示,可以从神态、动作、语言等角度展开描写,达到一种“慢放镜头”“放大镜头”的效果。但大部分未获奖习作只是简单叙述人物表现,没有具体描写人物。比如写一句“他激动到了极点”,这是叙述;而“他的脸色逐渐变红,眉毛陡然一翘,‘哼哧哼哧’的,呼吸也急促起来了……”这是描写。叙述能够把人物写清楚,描写才能把人物写具体。而为了反映人物的内心,运用多种“人物描写”的方法是必要的。
精彩在于细节,细节出于观察。建议大家在写一些以他人为“主角”的习作时,不妨做更充分作前准备,持续地观察那个人,如果有视频记录,更可以反复观察,这样就有更大可能写好人物细节了。
获奖亮点
本单元获奖习作的选材大多贴近生活,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清楚,同时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把人物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人物的内心。
获得更高奖项的习作,在选材、立意、标题、结构或语言等方面会更为出色,能给评审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一等奖的《她落泪了》,选材就比常见的考试失败、亲人去世更加让人眼前一亮,写的是奶奶生日到了,却无人放在心上,晚辈们在玩手机,同辈们不在场只送来红包等,最后聚餐散场时,老人终于落泪。这样的事例不是每天发生,而是发生在特定的日子“奶奶的生日”这一天,且颇具时代意义,很能引发读者的思考。
延伸阅读五下单元作文总复习(上)——阿宝老师的“作文经”(三〇一)
第六届“开心杯”第一期6年级评选总结
重磅推荐阅读6年级下册 | 期末作文预测及满分范文6年级下册 | 期末作文预测及满分范文
{ 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 }
本次习作要求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或者写一写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评审的首要也是最重要的标准是看习作能否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未获奖原因
部分习作在写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时,虽然是按照时间顺序有序描写,但把从早到晚的经历不加选择地全部写下来,对事情不同部分的详略也不作区分,没有做到“抓住重点,写出特点”的单元习作要求。
部分小作者所写的风俗活动是全国其他地区同样有的,且写得千篇一律,导致家乡风俗的特点不够突出、独特。
获奖亮点
获奖习作都能熟练运用人物描写,生动地写出人物当时的状态。如有习作写奶奶包粽子时,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把奶奶熟练自如的状态描绘出来。
一部分小作者在语言风格、行文结构、主旨立意等其中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表现出彩,如通过表达对风俗的看法或感悟,从而将风俗写得更深入人心,让人产生向往想亲临现场体验一番,这样的习作往往更能脱颖而出获得高奖项。
{ 第二单元:写作品梗概 }
本次习作要求写作品梗概,用简洁的语言让读者清楚地了解书的大意。评审时看重语言的简洁、连贯、清楚以及重要内容不遗漏。
未获奖原因
部分小作者在习作中加入大量的个人看法,如对人物的评价、对故事的思考等,使习作偏向读后感而非梗概,不符合作品梗概的要求。
部分习作前后对情节概括的衔接过渡不自然,让整体表述不够连贯。
获奖亮点
获奖习作都能抓住故事发展的主要脉络,把故事叙述完整,让读者能够通过梗概了解到作品的主要内容,并且能够用概括性的语言讲述故事情节,语言简洁精炼。
{ 第三单元:让真情自然流露 }
本单元要求选择印象深刻的事情,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评审时最看重学生是否能运用多种方法,如“结合具体事例”“直接抒发内心感受”,把自己真实的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情感是否能打动人心,也是我们评审的重要标准。
未获奖原因
部分习作没有紧扣“情感体验”来写,全文都在叙述某一件事,没有重点突出情感表达,如只在结尾用一两句话简单表达情感,这样的习作难以打动读者。
获奖亮点
获奖习作都能从生活中选取真实贴切的事例,通过对亲身经历的叙述、描写,自然表达情感。
获得高奖项的习作,会在写事时能有意识地描写当时的环境,并能把真切的感受融入所写的景物之中,使景物蕴含浓厚的感情,做到情景交融。如有习作写去踏青,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与“我”轻松畅快的心情相互映衬。
第六届“开心杯”第一期7年级评选总结
{ 第一单元:写出人物的精神 }
题目一:我的好朋友(片段写作)
本单元习作主题是“写出人物的精神”,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写出人物的精神品质。评审时不拘泥于学生所使用的方法,重点在于学生能否将人物形象写得生动具体,能否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在此基础上再追求选材、立意、结构等方面的新颖性。
未获奖原因
未获奖习作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是以下:
一、审题不清。题目要求字数在200字左右,有些同学的片段字数在500-600字,不符题目要求。
二、写作对象有误。题目要求写人,学生却写成了非人之物,譬如书籍。
三、描写好朋友未能表现出人物的精神气质。如某篇习作超过一半的篇幅叙述的是朋友的重要性,对好朋友的描写仅有一句外貌描写——“他有着乌黑的眼睛,乌黑的头发,长长的睫毛,但瘦得像只‘竹竿’一样,还和我一样矮。”并未凸显人物的某一精神特质。
获奖亮点
题目一要求写一个展现朋友性格和气质的片段,学生既可以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也可以借助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的手法来凸显好朋友的精神气质。
这一题目投稿不多,获奖习作基本上能紧扣题目要求,用200字左右的字数展现人物的某一或者某几个精神特质。如刘芊悦同学的二等奖文章《我的好朋友》,通过外貌描写及好朋友在不同情境下的情态,突出了好朋友“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的特点。
题目二:争论
题目二要求写一场人与人之间的争论,要求争论点明确,有一定场景,能刻画争论双方或者多方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进而体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未获奖原因
未获奖习作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
一、习作争论点不明,学生容易把“争论”写成一场普通的吵架。
二、写作对象有误。题目要求写人之间的争论,学生却写成了非人之物的争论。如习作《争论》中争论的双方是花卉,而不是人,偏离了题目限定的主体范围。
三、题目理解有误,将题目“争论”理解为是对某一观点的论述或驳斥。
四、对争论各方的刻画不够,仅以单纯的对话堆砌。
获奖亮点
这一题目来稿质量普遍不高,获奖习作的亮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争论点明确新颖,如争论“国画和素描谁是漫画的起源”“地球毁灭时的解决方案”。
二、争论场面描写生动,对争论各方精神刻画立体,能展现人物在争论中的精神面貌。如:“先开口的是冯同学,黑炭般的脸上飞舞着洋溢的色彩,眼睛已被他那张合拢的大嘴挤得眯成了缝。‘首先我们先来延长这两条线,再使……’字句似连珠炮般的砸向我们,语速也快到惊人。别看他胖,可灵活着呢!肥胖的身子穿梭讲台,嘴上的话儿滔滔不绝,手中的粉笔不住掉灰,眼见着,笔下的算式在黑板上妙笔生花。”通过正面写争论一方在争论过程中的语言、动作、神态,侧面写粉笔在他手中的状态来展现其在争论中神采飞扬的精神面貌。
题目三:这样的人让我____
题目三要求在横线上填写能表现自己情感态度的词语,刻画出某一个人或者某一类人的精神品质,注意要体现自己对人物的情感倾向。本题目投稿最多,但来稿质量参差不齐。
未获奖原因
未获奖习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未在文中表现自己对人物的情感倾向,缺少对自身情感的抒发。
二、抒发的情感与自己在题目中所填的情感态度不相符。
三、对人物的刻画笔墨过少,或写作重心不在所写之人上,无法体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如有同学写成绩考砸了老师帮助他复盘回顾知识点和雨天送他回家,但花费了一大半的篇幅铺垫自己成绩多么差,而对老师的关心照顾则吝于笔墨,寥寥数笔带过,导致对老师的描写不够细致,人物精神品质也未能体现出来。
获奖亮点
获奖习作的主要有以下亮点:
一、作者对人物的情感倾向鲜明,语言中流露的情感自然而真挚。在《这样的人让我追忆》一文中,作者刻画了堂哥的才华、对艺术的热爱以及为了追逐梦想的勇气,叙述中表达了对堂哥的欣赏——“他的快乐来得太快,他的灵魂只属于他热爱的一方天地,像是仙人,已不再为世俗所困。我觉得他是那么勇敢又快乐”。但当堂哥放弃梦想,选择回归世俗按部就班之后,“我追忆着他的潇洒与不羁,期盼着有一天他挣脱枷锁,再如从前一般,拉着我要给我唱一次戏”,与习作标题相照应,作者的情感随着堂哥人生起伏而起伏,情感表达自然真挚。
二、刻画人物细致,能巧妙运用正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三、选材新颖,选材不局限于身边熟悉的人,也有陌生人、某一类人、名人志士等。
{ 第二单元:学习抒情 }
本单元习作主题是“学习抒情”,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方式自然抒发自身情感。评审秉持扣单元习作要求、情感抒发自然两个标准进行评审。
题目一:抒情(片段写作)
题目一要求根据内容特点和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抒情方式表达情感。
未获奖原因
未获奖习作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问题:
一、审题不清。题目要求字数在200字左右,有些同学的片段字数超出规定字数过多,不符合题目要求。
二、采用寓情于事写法的片段往往偏重叙事而缺乏情感表达,不符合单元习作要求。
获奖亮点
这一题目投稿不多,获奖习作基本上能紧扣题目要求,抓住动情点,在200字左右集中抒发某种情感。
题目二:乡情
题目二要求有侧重点地写家乡,并采取合适的方式抒发对家乡的情感。
未获奖原因
未获奖习作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题不清,题目要求以《乡情》为题,有些习作标题却起了其他名字,如《难忘那份情》《梦回乡情》《家乡,知了,盛夏》等,上述习作虽不完全因为标题不符合要求而未获奖,但评审也有这方面的考量。
二、写家乡的风物,但却缺少对家乡情感的抒发。许多同学写家乡的风景,欲寄托其对家乡的思念、赞美等情感,但是在具体的写作中却沦为只描写家乡风景之美,家乡风景之美引起了怎样的情感却未抒发或抒发较少,偏离单元习作要求。
三、习作篇幅过少,情感抒发不充分。
四、偏题。有些同学欲写对家乡的思念,全文大篇幅叙述了儿时眼中的家乡,却在结尾抒发了对童年的怀念,与题目要求表达对家乡的情感不相符。
获奖亮点
获奖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能够选取有代表性的事物或事件,如家乡的油菜花、桂树、腊肉、尊像等来集中表现家乡与众不同的特征,能够生动形象地描绘家乡的风土人情。
二、能够运用多种手法表达对家乡的情感,情感表达真挚而细腻。
题目三:我的烦恼
题目三要求写出生活中烦恼的事情、原因和具体感受。
未获奖原因
未获奖习作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详略安排不当。许多同学过多叙述烦恼的事情、原因,而忽视了内心感受的表达,使得全文只有烦恼而缺少“我”。
二、习作侧重点偏离。许多同学的习作侧重于烦恼如何解决,但是对于烦恼的事情、原因、自己面对烦恼的感受描写较少。如某篇习作将笔墨过多放在了如何克服烦恼,对于烦恼的事情、原因及自己面对烦恼的感受只有寥寥数语,偏离单元习作要求。
获奖亮点
这一题目普遍来稿质量不高。获奖习作亮点主要表现在:
一、能够通过生动的心理描写写出烦恼的具体感受。
二、详略安排得当,不过多赘述烦恼的事情、原因,而更多侧重于内心感受的表达,重在表现自己面对烦恼时的心路历程。如一篇习作中,小作者字里行间中既叙述了自己烦恼来自他人目光,又以自己的视角写出了内心因为他人目光而产生的忐忑、焦虑的心情,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令人感同身受。
{ 第三单元:抓住细节 }
本单元习作主题是“抓住细节”,要求学生能够抓住真实、典型、生动的细节进行刻画,以小见大,展现人、物、景的某种特质。评审主要按照细节真实、典型、生动三个标准进行。
(题目一无征文)
题目二:____的那一刻
题目要求具体写发生在短暂时间内的事情,事情应令人难忘,且能够再现当时的场面。
未获奖原因
未获奖习作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写的不是短暂时间内的事情,而是一段较长时间的事情,不符合习作要求。
二、习作所刻画的细节不足以承载所想表达的情感。有的同学想表达的情感较深,但所刻画的细节又太小,虽然对该细节描写细致却无法让人真切感受情感,反而未能到达获奖标准。
获奖亮点
获奖习作主要有以下亮点:
一、与其他习作相比,获奖习作能抓住短暂时间内的细节形象地刻画。如“那一刻,阳光洒了下来,四处的一切又有了活力;那一刻,所有树叶抖掉尘土,露出了鲜绿;那一刻,水面反射,跃光浮金;那一刻,露珠掉落,像一个欢乐的音符,唤醒了一池的金鱼,鱼儿们跃出水面,在空中留下了一道完美的水弧,水珠折射出七彩斑斓的棱光,像一道道微型彩虹,庆祝阳光的到来;那些嵌在高楼大厦上原本是墨蓝色的玻璃,现在正像金子一样,闪着金光。”通过对那一刻树叶、水面、露珠、鱼儿等景物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那一刻景色的美。
二、获奖习作能够抓出紧扣人、物、景特点的典型细节,突出其特点。
题目三:照片里的故事
题目要求联系照片拍摄的时间、地点、背景,对拍照时的细节做出生动具体地描写。
未获奖原因
未获奖习作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脱离照片场景写人写事。许多同学仅仅以看到了一张照片开篇,没有具体写照片内的场景而直接进入到了对某人的描写或某事的叙述;或对照片的情景做了描写之后并没有具体写拍照时的细节,而是去写照片内人物的其他事情,并没有充分发挥照片这一情感载体的作用。
二、细节刻画不适当。有些同学选取的细节零碎,不典型;有些同学刻画的细节不够生动,缺少画面感。
获奖亮点
获奖习作主要有以下亮点:
一、能紧密联系照片情景写人写事。获奖习作大多能够在开篇就叙述照片内的人、事、物,由照片再引入故事。
二、刻画细节生动,善用多种手法如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多个动词连用等刻画细节,读来有画面感。
第六届“开心杯”第一期8年级评选总结
{ 第一单元:学习仿写 }
本单元题目是“学会仿写”,能紧扣三个题目不同的仿写点是评审的重要判断标准。
题目一:仿写课文《安塞腰鼓》(片段写作)
题目一要求学生仿写课文《安塞腰鼓》,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一个场景。
这一题目的来稿文章整体水平都是较好的,基本能很好地紧扣《安塞腰鼓》的片段进行场景的仿写,且能运用如排比、反复、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有一定文采,能达到获奖的基本要求。
未获奖习作在内容选取上较为单一,如部分习作集中在对运动会的局部描写、《千手观音》的场面刻画等,选择其他生活场景的极少。
此外,部分未获奖习作在具体修辞的使用上,如连续多种喻体的选择,不够准确恰当,不能很多地贴合描写对象的特征。
题目二:仿写心理描写(片段写作)
题目二要求写一场人与人之间的争论,要求争论点明确,有一定场景,能刻画争论双方或者多方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进而体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题目要求学生仿写《社戏》或《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相关段落,归纳心理描写的方法,如综合运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等,这一题的投稿极少,不展开对获奖和未获奖的评价。
题目三:仿写《背影》《秋天的怀念》
仿写《背影》的来稿较多,但整体水平不是很理想,获奖较少。其中一篇习作在线索的选择上较为精准,使习作脱颖而出,文中写外祖母与黄桷兰,能挑选突出人物特质的事物作为线索,其语言风格也很值得称道:
外祖母会把摘好的黄桷兰装在簸箕中任穿堂风过滤露水,等院中如油似的月光都醉打花香,再用针串起一骨朵一骨朵黄桷兰做成手环。佝偻的身躯,借一根皎洁穿过芳芳万朵,踏着一地蝉声追上我欢腾的背影小心地戴在我的手腕上,遍布皱褶的手与娇嫩花瓣的鲜明碰撞,迸出了热烈的香——现在却在我手上,那样梦幻又真切,导致我总想,要是能用熨斗把细纹熨开多好。到底年幼,内心很快就被黄桷香膨胀,胖开了身心的每个角落,每个毛孔都溢香,每一次呼吸都像是一场盛世。外祖母不语,但今后的夏夜都有黄桷兰装点梦乡。
未获奖问题则集中在:
一、题目与内容的关联度欠佳,如部分仿写《背影》的习作,并没有凸显“背影”这一重要线索。
二、对课文写法理解不到位,仿写流于表面。如来稿习作多模仿了背影线索的写法,但内容的铺垫、情感的烘托都没有做到。对与人物相关物品线索的选取上,也较为单一,不能结合人物特性,很好做到寄情于物。
{ 第二单元:说明的顺序 }
这一单元训练的重点是“说明顺序”,要求根据说明对象,突出事物特征,选择合理顺序进行写作。虽然习作的写作内容各有不同,但是能否准确使用“说明顺序”是本次评审的重点。
这一单元的投稿数量较少,共59篇,去除误投的无效稿件11篇,有效稿件仅48篇。
题目一:我的小天地(片段写作)
本题目投稿无获奖,要求写自己熟悉的或喜欢的“小天地”的片段写作,这一题目多数来稿都是写自己的卧室,部分写了如校园的一角或小区花园的一角等,能基本运用方位词,但整体都平铺直叙,缺乏亮点;或者没有明确的说明顺序,缺乏一定的方位词,所以都未能获奖。
题目二:介绍科技新产品
题目二要求介绍一种科技产品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这一题目来稿不超过 10篇,质量都不高,能获奖也基本是优秀奖。
投稿习作基本上能运用从整体到局部的逻辑顺序,选材上以写智能手机为主,但更多是介绍功能部分,多数缺少使用方法,鉴于本题的介绍对象为长辈,所以要求语言具备一定的互动感,但来稿基本没有体现这一点。
题目三:我周围的环境
题目三要求介绍自己周围环境的变化的事理说明文,投稿习作不到5篇,主要问题是不能很好地紧扣题目的要求。
有的写出了变化,但没有重点说明缘由;有的则将重点放在导致变化的原因,对变化一笔带过。总体都是没有理解、把握好事理说明文的基本要求。
{ 第三单元:学写读后感 }
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写读后感”,要求适当引用原文,感悟力求深入,并适当联系生活经验。这一单元总体来稿质量较好。尤其是题目二写对名著的读后感,不乏佳作。
题目一:课文随感
本题目是写对本学期学过的某篇课文的随感片段,投稿较少,表现突出的很少,主要问题是在200字的篇幅中,多为泛泛而谈,或不能聚焦一点发表感想。
题目二:名著读后感
题目二是写自己读过的某部名著的读后感,要求引用原文要准确;且选择感受较深的一点来写,且力求新颖或深刻。这一题目整体来稿的亮点集中在:
一、涉及的阅读经典较为多元丰富。来稿习作除了传统经典名著,如《西游记》《水浒传》《诗经》等之外,还有如《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城南旧事》《骆驼祥子》等年级课外推荐书目,还有一类是个性化的读物,如天文科幻类《宇宙》、动物想象类《狼国女王》等。
二、发表感悟能切合题目要求,有一定独特感悟。本次涌现了一些写《诗经》读后感的佳作,这些习作内容规范,形式规整,都侧重从《诗经》的写作特色或内容特点进行赏析,且语言富有文采。比如写《诗经》之美:
《诗经》之美……美在丰富深沉,美在单纯真实;……美在婉约缠绵,美在音韵缭绕;……美在秀外慧中,美在蹙金结绣……
三、感悟深刻或新颖。部分习作能结合名著内容、时代背景、写作意图和自己的思考,得出独特的见解。如《论李逵与鲁达的异同中的分析》这一获奖习作——李逵一心接母,可母被虎吃,此“虎”是“虎”吗?为什么开篇就要写李逵打虎?只是为了与武松做对比,大文学家施耐庵只有如此肤浅?不,真相远不止于此。所谓的“虎”是官人对百姓的压迫罢了。俗话说“苛政猛于虎”,这压迫让李逵之母死于此,也是让百姓葬于此,让各个欢乐和谐的家庭破灭,李逵一家也因此而毁,不再回来。李逵没有了最后的牵挂,于是选择了反抗。他深入虎穴,一拳一虎向官庭“宣战”。
四、解读角度与众不同。如有习作从自身实力超过孙悟空的、与孙悟空实力相当的、凭借法宝制胜的三个角度,分析西游记妖怪的武力值,分析有理有据,别有趣味。
题目三:影视剧观后感
题目三是写电影和电视剧的观后感,要求选取其中的典型人物或情节分析,说清楚打动自己的原因或能结合生活经验谈感受。
这部分来稿习作,选材多数集中在院线热映电影,如爱国电影《长津湖》《八百》《水门桥》等,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等,动漫电影《寻梦环游记》等。但获奖的不多,原因主要是:
一、对于电影触动自己的点的描述不够或者太多,不能符合单元习作适当引用或概述情节的要求;
二、感悟比较脸谱化或趋同化,例如爱国类电影的感悟,都是集中在由于战争而引发对和平的渴望,由于落后引发当代青年要奋发图强等口号式的观后感,缺乏一定思考深度。
【版权声明】请尊重作者的原创权益,未经作者同意,谢绝转载。图片来自网络,除截图外,其余均来自头条号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