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读经典、陪你说晚安,大家好!这里是闪电夜读。我是牟平区融媒主播王卫萍,今晚与你分享老舍的散文《过年》(节选)。

Image

小时候的年,总是让人怀念。清晨拉开窗帘,外面早已铺满白雪,整个世界银装素裹。今年冬天雪下得少,总觉得少了点年味。这场雪一来,仿佛在提醒人们,年快到了。是啊,又要过年了,连被雪压弯的树枝都在轻轻晃动,像是藏着春天的欢喜。

Image

如今过年,感觉有些遥远,甚至少了那份期待。在忙碌的城市里,在匆匆行走的人群中,年味渐渐淡了,有时候都快过年了才猛然想起。最让人回味的,还是小时候的年,那些记忆虽然久远,却依然鲜活。

我的老家在农村。一进腊月,过年的气氛就浓了。村里的供销社挤满了买年货的人,那些传统的年画至今难忘,厚厚的纸张散发着油墨香,小时候总觉得,那就是年的味道。

北方的腊八是一年最冷的时候,但也意味着年更近了。天还没亮就醒了,一想到要过年,兴奋得睡不着。村里的老人总逗孩子:“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过年。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孩子们笑着跑开,满村子都是欢闹声。那时候,不是每家都能杀得起猪,杀了猪的人家总要请乡亲们吃一顿。我们小孩子吃不了多少肉,就是喜欢凑热闹,屋里屋外到处跑。

那时候日子紧,平时吃的多是苞米面饼子、小米饭,连白面都少见。过年对我们来说,就是解馋的好时候。除夕前几天,母亲忙着蒸年糕、蒸馒头,前一天才用大锅炖肉。我守在锅边,眼巴巴望着,香味飘出来,口水止不住地流。母亲见了,掀开锅盖挑一小块肉给我,我顾不上烫,抓起来就咬。

冻梨是过年的美味,咬下去沙沙作响,酸甜的汁水让人回味。也只有过年,才能吃上梨。

Image

对联是过年少不了的。那时候的对联都是买红纸请人写的,父亲的毛笔字在村里数一数二,来求字的人排成长队。过年那两天,父亲最忙。我站在旁边,看黑亮的墨字落在红纸上,心里满是羡慕。红彤彤的对联贴上墙,年的喜庆一下子就来了。

小时候最盼穿新衣。除夕前一晚,我把新衣服翻来覆去地看,想着明天就能穿上,高兴得睡不着。一年到头,只有过年能穿新衣裳。早早洗好脚,把新鞋新袜摆在枕边,看着看着就睡着了,梦里都在笑。

年三十那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人人脸上带着笑。那时候,大概只有过年才能看到这样的笑容。一大早,鞭炮声把我吵醒,父亲在耳边说:“快起来,过年了,早点放鞭炮。”我们一骨碌爬起来,穿上新衣新鞋,跑到外面放鞭炮,然后等着吃香喷喷的饺子。

白天在欢笑中过去。夜色渐浓,万家灯火映着白雪,成了冬天最美的画。除夕的夜晚温暖又神秘,仿佛能看见未来的好日子。

年夜饭是一年中最热闹的一顿。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说着,笑声不断。饺子是肉馅的,里面包一枚硬币,谁吃到,谁就有好运。

Image

年夜饭后要守岁,老人们说,一夜不睡,一年清醒。我们几个孩子提着灯笼,在村里转悠,捡别人家掉落的鞭炮,有的还能再放。玩累了,随便去哪家,都有好吃的等着。难忘的除夕总是过得飞快。天亮了,村头响起锣鼓声,大秧歌开始拜年。人们互相串门,整个村子又热闹起来。这么多年过去,许多事都忘了,但小时候过年的快乐,永远留在心里。

作者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主播简介:

牟平区融媒体主持人 王卫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