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叫上元节或灯节。这个节日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古人把正月称为"元月",夜晚叫作"宵",而正月十五恰逢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因此得名元宵节。

关于元宵节的起源,民间流传着不少有趣的传说。其中一个故事说,玉皇大帝发现人间百姓整年劳作不休,便派神仙在腊八粥里下药,让人们过年时尽情玩乐。后来发现百姓玩得太疯,又在元宵里加入清醒的药材,这才让人间恢复秩序。

Image

另一个传说更富戏剧性。天帝因神鸟被杀震怒,要在正月十五火烧人间。善良的仙女偷偷报信,百姓们急中生智,在这天挂起灯笼、燃放烟火。天帝看到人间一片红光,以为大火已经烧尽一切,便不再追究。为纪念这次脱险,人们每年正月十五都会张灯结彩。

Image

元宵节最热闹的要数赏花灯。从唐朝开始,正月十五赏灯就成为固定习俗。大街小巷挂满各式彩灯,有宫灯、走马灯、生肖灯,造型精巧别致。猜灯谜也是传统活动,谜语写在灯笼上,猜中的人总能赢得阵阵喝彩。

Image

北方人过元宵节喜欢吃元宵,南方则偏爱汤圆。虽然叫法不同,都是用糯米粉包裹甜馅搓成圆球,象征团圆美满。现在超市能买到各种口味的元宵,但很多家庭还是保留着手工制作的传统,一家人围坐搓元宵的画面格外温馨。

Image

随着时代发展,元宵节庆祝方式越来越丰富。除了传统习俗,各地会举办灯会、庙会等文化活动。有些地方还保留着踩高跷、舞龙舞狮等民俗表演。虽然过节形式在变,但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未变。